算是祭祖的民俗了,口口相传下来的,祭祖的时候会怎么做,平时的时候多少会尽量避开。
中国有三个节日是要祭祖的。
春分后15天的清明。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中元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国人寄希望于此日祖人能够从酆都复出,来到人间“再食一回烟火”。但“此烟火非彼烟火”,为后辈为祖先特意准备的,寓含了孝道的含义在其中。
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而春节期间也有团圆之意,所以不少民俗在春节之前几天也要祭拜祖先。
其中祭祀祖先的食物,米饭上插筷子俗称倒头饭,就是给去世的人食用人间烟火用的。另外筷子直插在饭上像上香一样,通常只有祭祀神灵或是亡亲的时候会用到,所以这个样子并不好。
而且,在清朝灭亡之前,狱卒会在即将要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囚牢前放一碗倒头饭,给他吃上路饭。倒头饭就是意味着饭吃到尽头(到头)了。
相传懂得驱鬼之术的人会在事情结束后给鬼怪吃上倒头饭,报道小鬼办事,了却他们迷恋阳间的烟火,因此传下吃倒头饭招鬼这说。
不过这种说法在南方比较流传,北方多食面食所以不太知道这类野田传说,现代人其实没必要多么纠结。
我记得小时候吃饭时,不在意会将筷子竖插在饭碗里,多次遭爹妈的骂,有时还会被爹妈用筷子敲打自己的头。为什么呢?后来我才知道,哪家有人去世,会在其灵前放一碗半熟的米饭,竖插一双筷子,俗称"倒头饭",意思是死者的饭吃到头了。现在还一直保留这个习俗,以表示对死者的祭奠,所以人们对饭碗里直插筷子特别忌讳。平时就不能这样,更何况是在春节这个喜庆吉祥的日子。小时候吃饭时习惯用筷子敲碗,爹妈也不允许。说什么人敲碗呀?那是要米"叫花子",是啊,你看乞丐讨饭都是端着一个破碗,边敲边喊:行行好吧,赏我一口饭吃。
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种习俗,就是人死了我们会把“香”竖着插进去,可以插在土上,还可以插在米饭上!但其实不止春节,其他也不可以插在米饭上!有时就算吃完了饭,也有人说不可以把筷子竖着放在碗里,因为这种动作跟竖在米饭上相似!但有些人可能不太懂这种习俗,所以还是有人会竖着放!
不仅仅是春节,平时也不行。按我们这边的习俗来说,把筷子插在饭里就是把香插在香炉里,但只有佛祖面前才有插香的香炉,也就是说你自己是佛祖,那么这就是对佛祖的不敬,要遭报应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把筷子直插在饭里=把香插在香炉里,则等于你在吃香灰。
放筷子是有说法的,直插筷子是给死人的,筷子放碗上是说我没吃完有事了一会还要继续吃,不要给我把碗收了,筷子放到桌子上是说我吃完了可以撤下去了,为什么不用嘴说呢,因为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是不能说话的
筷子插饭里叫当众上香,筷子长短不一叫三长两短,筷子放醉里嘬叫品著留声,用筷子食指翘起来叫仙人指路,这些都是特别忌讳的。还有筷子必须是一头圆一头方叫天圆地方,还有说法筷子最好七寸六长叫七情六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