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过大量书籍阅读的朋友们一定有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虽说这句话被人们广为传之,但是其中真正的意义你是否真的理解?
上善若水,其字面意思是当一个人的品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时,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就处于一种如水一般的状态。厚德载物,从字面理解为如果一个人有着厚重的美德,那么他的心胸就可以承载世间万物。整体一句话的意思便是当一个人达到极高的善意和品德时,其内心就能够如水一般,可以承载这世间万物,感受其份量。
这句话从深层次告诉我们,做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心胸像水一样,可以承载着世间万物的一切,对世间万物有所包容。如果有着过人的善心和高尚的的品德,那么就可以面对任何事情就可以心如止水般平静。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对人品性的最高要求。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达到这种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去做到最好。就好比古时孔圣人。阅历无数,为救平民百姓周转于各国之间相劝不要开战。收纳弟子数名,为广传其仁义道德,将毕生所学所历之事传授于弟子以便造福于社会。
虽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达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种高尚的境界,但我们可以以它为目标来达到自己做为人的更为优秀的状态。短小八字,其中所含深刻韵味须得慢慢体会。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
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现在好多人都理解为,上善若水,厚颜载物!😂😂😂
大爱要象水一样包容万物
不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