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时间与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时间+空间)。
是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哲学的基本概念。在力学和物理学中,这些概念是从对物体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测量和描述中抽象出来的;涉及物体及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广延性和持续性。
哲学上,空间和时间的依存关系表达着事物的演化秩序。涉及的发散性概念有周易里的“乾坤”,道家的“道”以及孔孟之道的大成智慧。
时、空都是绝对概念,是存在的基本属性。但其测量数值却是相对于参照系而言的。
“时间”是抽象概念,表达事物的生灭排列。其内涵是无尽永前,其外延是一切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无尽”指时间没有起始和终结,“永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空间”是抽象概念,表达事物的生灭范围。其内涵是无界永在,其外延是一切物件占位大少和相对位置的度量。“无界”指空间里任一点都居中,“永在”指空间永现于当前时刻。
因为在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测量时、空的共同尺子,时、空的变化在此共尺上表现依存规律,即遵从洛伦兹变换。所以,时、空的测量数值是相对于具体惯性系的,如同时性在测量上不是绝对的,相对于某一参照系为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相对于另一参照系可能并不同时发生;长度和时段在测量上也不是绝对的,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光速在狭义相对论中是绝对量,对于任何惯性参照系光速都是常量c。
空间和时间也是人类文明中一些最古老的概念。
远古时期原始的耕作、放牧需要丈量大地、顺应天时,产生了简单的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
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之说,这里的“宇”和“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这也是原始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概念,并和宇宙密切联系起来。
近代科学的发端,必然涉及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近几个世纪以来,力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大体上可分为相互交织的两条线索:
从以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空间-时间概念,经过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发展到现代宇宙论,这是一条线索。
同时,从经典力学经过量子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到追求量子引力、超弦和M理论,这是另外一条线索。
物理学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有待解决,还在不断地发展。
不连续,因为有个词叫做“断片儿了”。如果你手里抓着一根铅笔,把它放到电子显微镜下,就会看到无数被分割的时空。
这个我已经做出论证了,对有质量粒子时空是连续的,对没有质量粒子时空是不存在的
如果光和能量都是波,波是有频率,那时空不是连续的。
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