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是气功修炼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只有入静才能接通宇宙磁场,才能用阴之气来补阳之体)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心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
既然有这个话题,就说说我对气功的认识。所谓的气功,第一没有什么神奇之处,都是生理在专门状态下的正常表现;第二对气功的认识不要停留在影视作品,道听途说之上;第三明白其中道理之后,人人都可以习练,但是最好有老师带,避免出偏。气功之所以叫做气功,是早期人类对生理特殊现象的模糊认识,所做的概括性定位,其实气功根本不神奇,所谓气功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说,就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包括的能量代谢这个环节,在习练气功的过程中,人体能量代谢明显加强,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人体体温增高,体内湿气寒气会在高能量状态下通过汗液排出体外,这就是气功能治病的基本原理,所以说气功能治百病不是空穴来风的。但是前提是自身的实践为基础,自己不实践再好的东西都是别人的。古人在过去没有科学理论的前提下,能够探索出气功的健身方法,纯粹是通过实践才摸索出来的养生修炼方法,绝对不是神神道道的大师所搞的那一套,所以请世人尊重气功尊重我们的老祖先,不要因为一些所谓的气功大师的作为,而毁了气功本身的价值!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忌“假”,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贪,六根不净之祸也。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心浮气躁,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自擂,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修炼,引起不良后果。
5.忌房事过频,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气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有一定难度,难度在于欲望,到一定程度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颠覆三观,让你怀疑人生,不过最好不要研究这方面,对人生没有好处,做一个普通人最好
练气功?我练基本功就亮了五六年。我的小腿的肌肉都亮了七八年。一般没有一点基本功根本说不上有什么气功。
我练气功20年,我就是位气功师,气功是真实的,人体远行的自然生命健康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