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看一些小说和史册,要说物极必反,那应该就是武则天了吧,武曌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不久,她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皇帝,就是我们一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理国家的大事了,但是则天皇帝还是不肯放手。在那个当时,许多的大臣都很不满,纷纷上书劝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苏安恒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劝谏则天皇帝。奏疏上说:“太子现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才德也不错,你却还贪恋着皇帝的宝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时间已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和百姓们,都是倾向李家的,你现在虽然还平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吧!”其实这句话也含有一点儿妒意。
我个人比较喜欢了解唐朝的历史,因此说一个我觉得针对物极必反来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唐玄宗吧。唐玄宗前期不仅慧眼识贤相,还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唐玄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然而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至此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也是唐朝由胜转衰的关键人物。物极必反,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宋朝张咏,做县令时见小吏头巾边悬了一枚铜钱,询问得知是库里的钱,于是下令杖打,小吏不服,抗辩说“一文钱而已,何必如此小题大做!你能为这一文钱杖我,还能为这一文钱斩我不成!”张咏哪里受得了这个,马上下了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亲自拔剑把小吏砍了。
闯王进京,崇祯自缢,觉得得天下如此容易,便放纵手下,骄奢淫逸,结果从1644年3月19日到4月30日只“乐”了四十二天,形势就来了一个大逆转,大顺军先是退出北京,最后退到了九宫山,一代豪杰终于被地主民团所杀,落得个“乐极生悲”,兵败身亡的下场。
周亚夫儿子买了五百副铠甲,作为周亚夫死后的陪葬品,被人告谋反。廷尉审问时说:你为什么要造反?周亚夫说:我买的东西都是陪葬用的,怎能说我造反?审问的官员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肯定也是要在地下造反!周亚夫在廷尉监狱绝食五天,吐血身亡。
从前有一个人,他觉得每天吃饭都要吃三顿,挺麻烦的,于是他想,能不能把好几天的饭量都在一天之内吃完呢,于是他聚集了好几天的粮食,吃啊吃啊,一边吃一边还想,以后几天就可以吧吃饭的时间节省下来了,心里还美着呢,结果,他撑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