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能工巧匠们把用钉子和胶当做耻辱,真正的匠人是不需要任何钉子或者胶水的,其实古代的胶已经很黏了,比如粘弓箭上牛角片的牛油胶。但是他们有更好的固定方法为什么要用这些东西呢?
古代的建筑是榫卯结构,是通过特殊的结构来固定住各个独立的木头构件,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因为榫卯结构要求的精度特别高,凡是有一丝的偏差都装不上去,所以所有的榫卯木结构都是非常规整的。
而且如果用钉子,在后期的维护或者拆装方面都是困难的,会对建筑造成损伤,但是榫卯结构不同,只要把受力的部件拆下,整个木头就又变成了分离的个体了,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了。还有就是古代可能对于金属的提炼并不是非常熟练,虽然能够打造兵器,但是那个时候的造价还是很昂贵的,至少比木头贵,而且钉子没有机械制造起来是非常慢的,不能适用大规模的木器生产。
如果是故宫用了铁钉,说不定很快就会锈蚀了,而且需要的钉子也不是一点半点,在后期的维护也是困难的,现在榫卯结构的故宫在维护起来非常轻松,所以古人的智慧确实是非常强大的。
材料稀缺是最主要的原因,那个时候虽然铁矿非常多开采数量也挺多但是由于当时的提炼手段有限,难以大批量生产铁。并且铁钉的制造要靠手工炼制制作繁琐不能满足当时工程需要的数量,大量的工艺都用铁钉的话肯定是不会满足需要的。随着炼铁技术的不断提升并且制造铁钉的方法也越来越简单,所以到现在铁钉才会大量运用到现在的工程当中。
铁钉质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房屋建造、船舶制造要求都非常的严格,不能有半点质量问题更何况制造过程不容易肯定是要长期使用,所以不能用材质不好的钉子钉制木材。可能是因为科技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铁钉制造虽然有模有样,但是因为炼铁技术不够成熟铁质不纯。造出来的铁钉不够坚硬,而且保质期不够理想,所以不能大量运用到木匠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