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颇有一些江湖人士是文武全才的书生出身。
宗师级的,像大内文官出身的黄裳,先文后武的王重阳,从小读书的黄药师……
高手级的更多,像既“书”又“剑”的陈家洛,金笛秀才余鱼同,俊雅书生形象的张翠山,爱掉书袋的苟读,有点书呆子气的段誉……
但最著名的、身上“书生”烙印最明显的,则是四个姓朱的——朱丹臣、朱聪、朱子柳、朱长龄。
1.朱丹臣
按人物的时代顺序,这四人里最早的是《天龙八部》朱丹臣。
他是大理皇宫四大护卫之一,外号“笔砚生”。关于朱丹臣的书生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情节。
一是他好心邀请木婉清与段誉同去大理,却被这爽直姑娘抢白一通——
朱丹臣笑道:“好容易找到了公子爷,在下自当护送公子回府。木姑娘武功卓绝,只是瞧姑娘神情,似乎受伤后未曾复元,途中假如邂逅强敌,恐有凶险,还是让在下稍效绵薄的为是。”
木婉清哼了一声,道:“你跟我说话,不用叽哩咕噜地掉书包,我是个山野女子,没念过书。你文绉绉的话哪,我只懂得一半。”
朱丹臣赔笑道:“是,是。在下虽是武官,却偏要冒充文士,酸溜溜的积习难除,姑娘莫怪。”
通过这细节看,朱丹臣气度不错。他对木婉清客气多数是看段誉面子,但能说出“在下虽是武官,却偏要冒充文士”之语,也算难能可贵。
二是他曾在小镜湖青石桥上亮过一手“倒画”本事,颇为有趣——
(萧峰和阿朱)走将近去,才看到原来他并非写字,却是绘画。他伏在桥上,并非面对萧峰和阿朱,但奇怪的是,画中景物却明明是向着二人,只见他一笔一画,都是倒画,从相反的方向画将过来。
那书生说道:“两位见了我的倒画,何以毫不理睬?难道在下这点微末功夫,有污两位法眼么?”
阿朱道:“夫子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正人君子,不观倒画。”
那人哈哈大笑,收起白纸,说道:“言之有理,两位正人君子,请过桥吧!”
朱丹臣与阿朱斗嘴,有点像朱子柳在湖南桃源大山阻挡郭靖、黄蓉上山时的情节了,不过波折更多,因为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朱丹臣终于引得萧峰和阿朱落入其彀中,走了中间有断裂的木桥。
单从这个例子看,朱丹臣的智谋似乎比朱子柳更胜一筹。
2.朱子柳
既然说到了朱子柳,咱就说说他。
在《射雕英雄传》中,他是一灯大师“渔樵耕读”四大弟子之一,原是大理国丞相,随师隐居桃源大山。
这位状元出身的书生侠士,一肚子诗书,颇有智谋,却在与黄蓉的斗智中落败——蓉儿的聪慧在“双雕”中无人能敌。
朱子柳更为出色的表现则是在《神雕侠侣》中。他原本是四大弟子中最末一个,但因其领悟力高,逐渐成为“渔樵耕读”武功最强一位。
在大胜关英雄大会,他代表武林正派力斗霍都王子,使出融书法与一阳指于一体的神功,将其战败。此后虽因善念被霍都使毒,但其武功、作派令人敬佩。
那时的朱子柳,已不再是单薄书生,赫然已有侠士风采。
3.朱聪
朱聪也姓朱,也是书生,不过,他出身民间,无功名,无财富。
关于他的命运,我曾在另一篇小文《黄蓉俩异性知己,不是郭靖、黄药师,一个曾为宰相,一个却为小贼》中做过分析——
朱聪却是另一类读书人的典型:科举不第,落拓江湖;学文不成,改为习武。甚至,正因科举不第,朱聪本就随意的性格,更变得率性、任性甚至落拓不羁起来,直至成为“江南七怪”中的一“怪”。
不过,虽落拓江湖,朱聪却依然有读书人的优势。他以并不高强的武功,居然能自创“分筋错骨手”,见出其修为之不俗。
另外,在出身市井的江南七怪中,朱聪是优点多多的一个:他闻过则喜,向丘处机道歉;他最先接纳小妖女黄蓉;他临死也能冷静地留下玉鞋证据……
可惜,朱聪英年早逝,没有留下更多事迹让我们品评。
4.朱长龄
姓朱的书生里,终于出个“坏蛋”朱长龄。
《倚天屠龙记》中,少年张无忌遭遇多次危难,但其间最令人痛心的是被朱长龄、朱九真父女,武烈、武青婴父女等坑害。
朱长龄是朱子柳之后,武烈是武三通之后(属武修文、完颜萍一支)。
说来令人叹息,“双雕”中的朱子柳是那样侠义、正直,其后代朱长龄、朱九真却成了肮脏无耻之人。
不过,朱子柳的多智这一点,朱长龄倒是继承了。他们朱武连环庄联手,制造张翠山是朱家大恩人,谢逊已被他们救出等假象,并让朱九真施展美人计,骗得张无忌晕头转向,答应带他们去寻找谢逊。
最终的结果虽是朱长龄阴谋破产、夹死在昆仑山石缝中,但他的卑鄙下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譬如这样一个细节——
朱长龄道:“咱们这般用计骗他,诱出金毛狮王的所在,说来已有些不该。这小子也不是坏人,咱们杀了谢逊,取得屠龙刀后,将这小子双目刺瞎,留在冰火岛上,也就是了。”
武烈赞道:“朱大哥就是心地仁善,不失侠义家风。”
坑人害命,竟是“心地仁善”,“不失侠义家风”,朱子柳、武三通听了这话,不得在棺材中吐血?!
说完上面四个朱姓书生,想到一个问题:金庸为何将笔下最典型的书生均赋以“朱”姓?
是他身边有类似的朱姓人物?
查了查,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新闻记者出身。《明报》初创时,朱玫是金庸手下惟一的记者。网上说,“金庸草创《明报》,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共,还曾变卖首饰支撑《明报》。等到事业成功,婚姻却出现裂痕。”
但朱玫的形象,与金庸笔下的朱子柳、朱聪等书生形象,看不出有什么关系;朱长龄的无耻,更与朱玫的形象完全无干。
思量再三,我没找出四大书生均姓“朱”的具体原因。
也许,就是一种巧合吧。
我觉得这就是金庸起名的一贯手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朱”是一种常见的颜色,也是比较能代表书法和绘画的意象,而朱丹臣等四个著名的书生就是这样擅长书法绘画等的一个人,所以直接用“朱”来做姓,以显示他的身份和能力。
其实这样的取名方法在金庸的作品中并不少见,比如说慕容复这个名字,就很好的暗含了此人一生的命运,和上面的朱丹臣等人的名字可谓是十分相似了。
慕容复的一生都在为匡复大燕国而活,尽管燕国已经灭亡了六百多年了,但是自小他的父亲就一直在给他灌输复国这个概念,所以他的生命是属于那个已经灭亡了六百年的燕国而不是他自己。尽管有着“北乔峰南慕容”的美称,他却不能够像萧峰那样快马江湖,甚至一直爱慕着他的表妹也没有办法厮守,难免叫人唏嘘。
这就是金庸的起名手法,一般都是结合人物的命运来定的,而不是心血来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