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抗日战争的电视剧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这个时候总是会忍不住有这样的疑问:和服的背面为什么有一个小枕头?这个小枕头有什么用处呢?
和服,是由日本最初的服装发展而来的。最开始的时候,日本的传统女装被称为“贯头衣”——在一块大布料上挖出一个足以穿过人头的洞,以便穿的人可以将衣服从头上套下来。随后用带子将垂在两边腋下的布料绑起来,再搭配上一条裙子。
而男装的做法与女装相似,被称为“横幅”。后来,因为这些服饰和中国吴地的汉服相互融合变成了“吴服”。再后来,“吴服”又一次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德川家康时期开始被称之为“和服”。也就是最早期的和服形态。
唐朝的时候,中国秉承着对外开放,谦和包容的态度欢迎外国的使者,与此同时,也派遣使者到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其中,就有当时急需技术支持的日本。
日本三次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在中国待会大批的纺织工匠,这些工匠将手艺带到日本,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服饰特色带到日本。于是日本的和服便带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特色。
桃山时代,日本的女人喜欢将自己的腰用细带束起来,但是没有受到欢迎,便日渐消退。直到丰臣吉秀的时代,中国的腰缠传到了日本,这些腰缠非常精美,常常可以引人注目。
但是,这样宽度大的腰缠打起结十分地麻烦,腰部美丽的线条也因为打结的关系变成了大大的肚腩。于是,这些日本女性决定将结打到背后去。渐渐的就演变成了后来的小枕头。
小包袱其实就是裤腰带打的结,女人用宽大的腰带束住和服。如果小包袱不整齐,说明可能刚刚和情人鬼混过。这个用意就像中国古代禁锢妇女裹小脚一样,不能到处‘跑骚’就不会‘横生枝节’了。
女式和服的‘裤腰带’结在背后,系的时候非常繁琐、费时。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