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这张照片,纪录的是一九八一年某月某天,一对年轻人,在北京月坛公园偏僻的墙下,彼此向对方,倾吐久久藏于心中的爱恋;场景是那样的温馨,猜想那肺腑流出的语言,肯定是炽热如火,既温暖,又浪漫。
读着这张照片,我想起一九八一年。那时我正在上海,住在闸北交通路,每到夜晚闲遐,总爱出门转转。那时的上海,年轻人的思想,比北京开放,谈情说爱,也比北京大胆。无论小公园内,路灯照不到的暗处,还是苏州河的两岸,以及灯火辉煌的外滩,少男少女,双双对对,有的相拥入怀,有的搭背勾肩,彼此呢喃细语,将浓浓的爱情,设计给幸福的明天。毕竟是“传统”的中国,虽热恋,但仍有顾忌,于是恋人们生出奇想:或用一件风衣,或撑一把纸伞,遮挡住面庞,隐蔽看绯红羞涩的脸。
恋爱,是人生征程的驿站,是青涩少年走向成孰的体现,是生命中最甜蜜的时刻,是青春年华最美的诗篇。谁不想,在最为宝贵的年华中,遇到心爱的知已红颜,将满腔的爱恋柔情,奉献给生命的那一半?爱情,是生命的促进剂;爱情,是生活与事业的加油站。我们渴望爱情,向往幸福,多么想寻觅到一个懂我疼我的意中人,如同照片中那对恋爱情侣,陪伴我天长地远,痴心不变……
这是我那个年代的爱情火花,是我当初埋在心底的企愿。
30年前的爱情,正好就属于我父母那个时代的爱情。别人的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可以说说我父母的。
他们是从高中认识的,那个时候只是有好感。上了大学后,两个人在两个城市,但是他们平时都通过信息来交流,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电子产品。
那个时候的交通,也不是特别发达,我记得爸爸去看妈妈的时候都会做好久的火车,那个时候孩子上大学的生活费特别少,毕竟一家好几个孩子,甚至为了省钱,而站着去看妈妈。
那个时候的感情很纯真,不会有什么金钱的影响,也不用担心对方会对不起彼此。毕业了,能在一起两个人就结婚,在不了一起就分开。爸爸家里很穷,但是妈妈依然选择跟他在一起,并组成了一个家庭,有了我。妈妈说,虽然很苦但是很幸福,那个年代的爱情也不会有什么婚前性行为,女人也十分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