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其中有一种内容宏富、范围广泛的书,举凡诗文、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花木、虫鱼,几乎无所不包。这种书就是类书。古代的类书将各种材料分门别类汇编整理,便于查检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书,故有人称类书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四大类书为《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而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编修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全书为1000卷,分55部,托《周易·系碎》所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示包罗万象之意。书中抄引上自古代、下至隋唐五代的经史百家之言,按时代先后排列,先列书名,次录原文,仅引用书籍就达千余种,其中有汉人传记一百种,地方志二百种,其门类繁多,广征博引,在类书中堪称“空前”,所以被誉为“类书之冠”。而且,全书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
《太平御览》在现存古类书中是保存五代以前文献、古籍最多的一部,而且引书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文字,后代学者虽看不到原书,但从《御览》中可找到一些可贵的文献资料。例如,《汜胜之书》原书早已不见,我们靠《御览》的引用才得以知道两书的一些内容,知道两千多年前有关农业生产的一些知识。又如,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创制浑天仪和地震仪的原著早已亡佚,但在《御览》卷二天部浑仪目内,就有记载。又如,崔鸿的《十六国春秋》是记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史籍,据考证此书北宋时已失传,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已看不到原书,可是《御览》引用此书内容480多条。
相传,《太平总类》成书以后,宋太宗对宰相说:“史馆所修的《太平总类》,从今日起每日进三卷给朕,朕当亲览。”宰相宋琪说:“陛下好古不倦,以读书为乐,这自然是好事。但是一天看三卷书,恐怕太伤神了。”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则以为鉴戒,此书不过千卷,朕准备每天读三卷,一年读完。这样想来,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也不是难事。大凡读书要自己性有所好,不喜欢读书的人,要他读书也读不进。昨日我从巳时读书到申时,有鹳飞上殿彻,一直到朕读书完才飞走。”
此后,宋太宗果然每日读《太平总类》3卷,从不间断。如有哪一天事情太多而未能读满3卷,则一定在以后有空时补上。宋太宗在一年读完了《太平总类》,便赐此书改名为《太平御览》。而且,宋太宗从《太平御览》中读了大量史实,经常和群臣讨论历史上的帝王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