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归根结底,文字是一种用于表达及记录的人的语言、思想等等的工具。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世界上诞生了成千上万的新兴词汇,几乎每一种语言都可以对其进行表达或者释义,但是文字则相对处于劣势——人类必须发明出相应的文字。于是,拉丁语系就面临一个词汇量越来越多的窘境,但是汉字却对此表示压力不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国古人创造的汉字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表意的古埃及文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说法其实并不确切。由于汉字最初是由象形字演化、扩展而来,所以很多学者都将中国汉字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等文字均视为表意文字。但是,中国汉字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形声字。
商代大盂鼎中“夷司王臣十又三白”
说到形声字,不得不再次提到古人使用的“通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文字比较贫乏,现有的文字并不足以完整地表达语言,于是便经常用发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代替。比如“伯”字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经常用“白”字来代替,只取其音,不取其义。后来为了与白字进行区分,才增加了一个人字旁,创造出伯字。
正是由于形声字这一创举的诞生,才摆脱了象形表意文字不够用的羁绊。用形符和声符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复体字”有两个好处:一是不用再像象形文字时期每个字都用一种图形来表示(有的也没法表示),只需要用现有的文字来表示发音,再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状态等属性的偏旁就行了。二是形声字非常容易识读,因为它包含了音和义两部分。于是汉字便永远不会枯竭,不必像其他一些表意文字一样不得不转向表音。
形声字示意
自从形声字出现之后,汉字便逐渐转向以形声字为主。有学者统计,商代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到总字数的20%多,但是汉代《说文解字》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中,形声字已经占到了80%多。从最初古人发明并规范汉字,到近些年的汉字简化,“形声”一直都是优先考虑的造字方式。
说起来其实表音文字更能适应人类表达语言的需求,但是汉字既能表音又能表义,还非常适应社会的发展,也真是没谁了。
Bass 海鲈鱼,BELTFISH-带鱼,BUFFALOFISH-水牛鱼,CARP-鲤鱼catfish 鲶鱼,CATFISH-鲶鱼,cod 鳕鱼,Conger (Eel)鳗鱼CCroaker 白花鱼,Dace鲮鱼flounder 比目鱼,同是鱼,字母文字要一个个背单词,机械,毫无联系,中文则能联想,随意组合,高度智能化,汉语是这个世界最伟大,先进的文字!汉语是高智能化的语言,只要认识两千汉字。2000汉字可以组词,所有报纸文章交流都没问题。在英语世界你没有两万的单词量休想看懂报纸。单词量有百万之巨!而且每天都在增长中!另外。英语有很多专业英语。两万单词看专业的,比如说医疗的文章,是一点看不懂的,英美人也是如此。只要懂得2000+的汉字,就可以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国界跨种族的交流,世界上只有汉字能有这个伟大的功能! 鼓吹汉语难实际是别有用心!
比其他文字,汉字还有更可塑性丶适应性和更大的创新潜力。比如造字,拉丁系文字要造新字,或新单词,或增加新字母丶或加长字母数,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如果词汇量达到一亿个,单词有多长?而且也不成圭臬。汉字则不然。如新增氮氢氧等字,都可根据六法造出来,而则圭臬清晰。表示气体丶动植物丶动作丶抽象概念等,都可以形象又脉络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果汉字达到一亿个,识别会成问题吗?我认为只要按一定规律造出来,识别他们没太大问题。就算人脑记不住这么多符号,用手机一扫(你亲自去寸就像扫二维码)就能解读。而一种拉丁语如英,如果一篇文章中有一个单词有一百万个字母,这篇文章怎么写。
华夏文化一向法天则地,所以文字也是像形的,也就是说事 物什么样,描述此事物的文字就什么样,因为事物什么样是天定的,所以文字也是天定的,所以有“天文”一词。这叫自然之锚。英语这种纯音语言是没有锚定点的,语言解释语言,像试图抓住自己尾巴的猫一样,学多了会变傻,大多数外国人都是简单的二极管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可以更多组合,汉字有几千个常用字,可以无限组合,这些字都是人类的基础事物,英语只有24个字母组合24比几千怎么比。数字0―9只能组合为数无法变成语言。汉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零百千万简单就可以组成25、47、12等,英语就要!号了!
如果说中国汉字有什么优势,那么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他能表达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立场。这个是别的国家所不能有的,他乘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永远用不完是因为汉字太多了,而且可以一词一字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