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而相声又有三大家族,分别是:常家、马家、侯家。马、侯、常,这三家不管从传统相声的继承,还是新相声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声自立业以来,基本以收徒授业为主要传承形式,但细究起来,行内之子承父业者亦占了不小的比重。
但是相比与其他两家而言,常家又没有一代宗师出现,那这是为什么呢?常家是真正的相声“大”家,从常连安开始,到常贵田一代,家族里有十几位相声演员。常连安创办了启明茶社,成为当时众多著名相声艺人的聚集地。第二代常保堃功力最深,造诣最高,但他英年早逝,光荣地牺牲在了前线。而之所以成为相声大家,一个原因就在于要有抗鼎之人。常家其他相声演员功力也很不错,但可惜没能更进一步,使常家出一位大师。
还有就是与马家擅长文哏,侯家长于学唱,他们的家族风格鲜明,常家虽然人数多,但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独特的相声风格,因此在观众当中流传甚广的作品不如其余两家多。
重点在于常家人都进入国家(军队)文艺单位,有很高的职级,即有政治纪律,又有优惠的经济待遇。这两点马志明他们无法比的,更是郭德纲没有的。正是缺这两点,郭德纲成功了,超越了。
相声三大家有马、侯、常。马家有马三立和马志明父子、侯家有侯宝林和侯耀文父子、常家有常连安和常宝堃父子。
各有千秋比较合适。相声不分家族,是分一档,也可说分派。常家为相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常连安开始。
在天津马三立,郭荣起,苏文茂的艺术水平都比常宝霆和常宝华高,常家艺术水平不如马侯两家。
常氏相声太贫,常式的相声在传承上也有些问题,所以常式相声也就难出大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