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苏轼的对比其实是两个个人人生的写照。李白的诗自然洒脱,不拘一格;苏轼的诗词是风格豪放却沉思内敛。这个跟二者人生路程有很大关系。李白这个人做官真不行。其任何诗歌,都是自然而然,洒脱不羁,个性随意。在李白的机遇里,跟皇帝有很多亲近机会,却并没有任何建言和政绩,看不到问题,理不清关键,大而化之。这也是李白诗歌特点。苏轼才华横溢,唯民是生,所以既有豪放派的不拘一格的形式,但是却处处充满思考和内省。苏轼一生以政论入进士,以政绩上官场,为官处处有政绩,为国为民,支持新法又不同意新法不合理处,所以新老两派都得罪。这个绝对不是官场李白那种傻白甜。有人说少爱李白老苏轼
两者之间,我选择苏轼。“三苏”之一的苏轼,书法作品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在当代遐迩闻名。曾为自家自编自书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轼曾和秦少游共同吟佳句的例子也不少,”踢破磊桥三块石,剪断出字两重山”,十大名著《三言》作者大文学家冯梦龙也有强加于苏轼的: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其小妹额高下巴长,我们都知道苏轼炸胡茂密。所以苏轼戏逗小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南天门”小妹对曰:”几次寻找无觅处,忽闻毛里有风声”,苏轼则对:”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未到下巴尖”。这虽然对大文豪的夸张描写,对苏轼的声望和才华可见一斑。
李白和苏轼都是古代大诗人,他俩的诗作深受国人的厚爱,不过要从两人中选出一个欣赏的,那么,我只得忍疼割爱了,选出其一。只是我也喜欢书法的原因,那我更欣赏苏轼了,这是因为苏轼不仅诗写很得好,书法也写得更妙,他的《寒食帖》被称之为天下第三行书,深受书法者们的喜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第三块里程碑。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之为天下三大行书,看罢苏轼那流畅自然的行书,无不为之称好叫绝。
对于我而言,我更加喜欢李白。李白的思想基本上是儒、释、道三家的混合,以道为主。他在政治上有抱负,可是当他应唐玄宗之召进入长安时,一接触宫廷贵族,沉醉在危机爆发前的升平岁月里,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政治理想破灭了。“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李白对高层贵族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以“珠玉买歌笑”的丑恶本质予无情揭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追求自由和蔑视权贵的思想,使他选择纵情山水,以反抗和挣脱封建统治束缚。
……当然是李白!仙人李白,圣人杜甫,凡人苏轼。选择喜欢李白的人少才是正确的现实,虽豪情万丈,但绝非是教尔等升官发财之凡人。但特殊时候我也是不会喜欢李白的,比如有诗句云~只羡鸳鸯不羡仙,带入现实场景就仿佛是在说,李白在天上飞来飞去,而且他又是个男人,你们会喜欢吗?当然不会,必然会选择~池柳鸳鸯共戏水,男欢女爱把情催~如果把杨贵妃和李白放在一起让我选,我也肯定会选杨贵妃的,那真是~轻抚玉环娇羞脸,皇帝呼来也不还。不喜欢李白,可能还因为李白对中国足球的态度吧~踢个球,呼儿将出换美酒……
从李白的诗里感觉他是超级自信的人即使所说的豪放派: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的心态非常好,且不乏侠骨柔情:罗浮山下四时新,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月沉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可以从容的应对各种生活动荡,更喜欢苏轼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