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锣鼓这是陕西地方民间舞蹈之一,这是将社鼓、社锣用"背弓"架挂于胸前,由一名马锣手指挥,这是民间社火以及氏族社祭鼓舞。他们穿的衣服也特有范,而且颜色还很区分,也相当于是将谁干什么,谁干什么都区分出来。皮影戏,这个我们会经常在电影中或者电视剧中看过,真的非常精致,而且很灵活多巧。这是源于清代初叶,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
提线木偶是我国目前现存木偶戏中历史最长的剧种之一。合阳人把提线木偶戏爱称为“线猴”,也叫“线胡”、“线戏”或者“小戏”,它是陕西东府特有的一个古老剧种。合阳提线木偶起于汉,而兴于唐,繁荣于明清。尤其在明清,流派纷呈、名角辈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在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进入民间。在民间,长安鼓乐融入了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元素,变得巿俗化和宗教化。长安区何家营鼓乐,周至县集贤鼓乐,蓝田县普化水会鼓乐,西安城隍庙鼓乐。被称为我们陕西具有代表性传统四大古乐系。
旬邑剪纸与原始图腾文化相联系,是与招魂、送病、镇宅、祈雨等多种民俗活动相关,民间剪纸依附于民众生活,甚至就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剪纸的内在涵意和外在艺术造型,都和广大民众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反映着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精神。
合阳面花面花在合阳又叫“花馍”、“花馒头”,它既有可看的观赏性,又有可吃的实用性,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面花艺术制作精巧,造型美观,民俗内涵丰富,婚庆、做寿、满月、祭祀等民间活动都有相应的面花。合阳县面花久负盛名,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
华县碗碗腔皮影戏,形成于清代初叶。因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该剧种唱腔板式齐备,伴奏乐器很有特性,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社多由五六人组成,行动方便,不择场地,长年可活动于民间的村镇、宅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