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单的背课文说吧,说说木兰诗,我一直都是读两遍,读的顺利不磕巴的时候就开始直接背诵,这样大概五遍左右就记住了,而同学们还在捂着耳朵一直读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神游”,当然这不算完,等到一两天后自己忘记的差不多的时候,再从新背一遍,背熟,这样就死死的记住了,我都是这么做的,以至于到现在下学六年,我还记得九年前的木兰诗 如同自己写的一样。我觉得聪明是对你大脑灵活性体现,但是怎么用还是在于自己,天生愚笨也并不是就无可救药。
认真听别人说什么,并且真的记下来。我刚工作的时候,同事说的专业术语我一句都听不懂,但是现在我不但可以和他们沟通工作,甚至可以安排工作给组内的同事,并且自己会把工作上遇到的实例和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再讲给别人听。我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听别人怎么说,说什么,尤其是工作能力很强的人说了什么,然后自己回家慢慢琢磨,多学多听多看,是提升自己最快的办法。
我们初中都读过《伤仲永》这篇文章,最后他“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就是后天没有继续学习。想要变聪明的捷径,没有。想要变聪明的途径,有很多。那就是学习,学习:古人书籍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也。也就是说,你得读书,认识字,最基础的能听得明白人家说的话,不管你消化的慢还是快,这一切都是基础。
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并不是今天你看了一两本书,听了一会名人讲座,收获了一些知识和他人的经验你就会变得聪明,而是应该时刻思考着我相比于他人我的竞争力在何处,我该如何去提高我的竞争力。聪明的人应该拥有的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是适应于所以问题的总纲而不是解决单一问题的方法。
质疑自己,不断反思。相信自己有提升的空间,如同自己与自己对战,打败那个愚蠢的自己。具体的方面就是对每一个概念穷尽其内涵,不断问为什么,是什么,直到无言以对。这个方法适用于生活工作游戏一切,你的思维就会像一把刀可以轻松的把一切复杂的问题切分成简单的部分,再一个个解决。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时候的说法“聪是由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会说话的嘴巴,和善良的心组成的”。至于怎么变聪明,我觉得j就像那句话“脑子不动会生锈”说的,就是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敢于面对问题和挑战,不让大脑停留在舒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