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都声称是面条的发源地,但可考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而且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
看过一些古代典籍,《东京梦华录》记汴京的面条,有四川风味的“插肉面”、“燠面”,南方风味的“桐皮熟烩面”。《梦粱录》记南宋面食名件,有“猎羊盦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银丝冷淘” 等。
窝窝头起源的历史是不可考了,但我们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
我说一下馒头的由来,据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讲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
我记得历史中第一次出现挂面的文字记载,是元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挂面,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挂面六斤。蘑菇半斤,鸡子五个煎作饼,糟姜一两,瓜荠一两。右件用清汁中下胡椒、盐、醋调和。”
中国人吃面讲究很多,实质是把“人之常情”、“世间常理”物化在面条中。比如过生日要吃长寿面,娶媳妇、乔迁新居要吃打卤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祈盼风调雨顺要吃龙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