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界易入,魔界难进”这样一句格言,这是日本室町时代中期的汉诗人,禅师一体的一句禅偈。一休是日本宗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出色的文学家。据说他曾作过谣曲(能乐的词章)《山姥》、《江口》等,并亲炙茶道、连歌,为日本中世纪象征艺术的完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入佛界易,入魔界难”一句,后人对此的理解是:归根结底,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对“入魔界难”的心情是:既想进入而又害怕,只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这种心境有时表露出来,有时深藏在内心底里……没有魔界就没有佛界,而要进入魔界就更加困难,意志薄弱的人是进不去的。佛界是人人向往的,也是人所乐意接近的,而进入佛界之后若想更进一步接近佛的本质,就必须进入魔界。
一休禅师提出的这一观点,是要说明美好的东西都容易理解和接受,要从美好的东西脱离出来再达到一种升华就很难了!而川端所提出的这一理论,最早出自于他的《睡美人》,其次在《千只鹤》中,主人公菊治形象的转变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本性自然清净,只是由于执着故,因而进入魔界。如同我们打坐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境界其实是虚幻不实的。你不执着他自然就是佛界。你强调某种神通的现象,就是外道了。自性本清净。佛界是不入而入。
进入魔界远比进入佛界要难得多,相较于佛界的单纯平和,魔界更为丰富、复杂。行走于其中的人,一不小心便要堕入魔道。然而要成佛就必须通过魔界的考验,这是一条无法回避的道路。多少人因此败下阵来。佛是看破自我得大自在,发愿广度众生的智者,只要有缘,就会得度;魔则是则是在六道里沉沦,执著于自我的人,过于发狂,自甘堕落。
如果我们没能得到所追求的事物,我们不应为此而失去希望。我们不知道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安排。但永远不要失去希望,继续尝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