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觉得贾母的努力大部分都是白费功夫,没有看到贾家衰落的原因,先不说政治斗争等外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单说贾府内部,把贾元春送入宫是唯一一部发挥了作用的棋(也有可能是一部臭棋,让本来就衰落的贾家卷入了后宫斗争),但是贾母没认识到贾府衰落的直接原因是子孙后代不争气,在朝廷上没说的上话的人,荣国府这支贾赦不学无术,只是空头一品将军;贾政迂腐不堪,十几年还是个五品,宁国府就不说了。在这种情况下,贾母做为贾府最高掌权者,不但没有忧患意识,多多发掘人才,反而一味的和孙子孙女高乐,也许贾母考虑过把贾家女儿们培养出来联姻,但是靠联姻?我觉得不靠谱,她没认识到区区一个女子想做到这些有多难。再说,衔玉而生有什么影响我不知道,但是贾宝玉明显让养废了,只适合当一个富贵闲人,想让他挑大梁不可能。而贾兰这种有希望的子弟却没重视,也难怪贾家很难东山再起了。。。。
将元春送入宫中。元春被选为女官,并以贤德传世,这是需要运作的,没有人为炒作,只能藏在深闺人不识。元春从做女官之前,就已经开启了勾心斗角,负重前行的模式。宫中,不是人呆的地方,贾母岂有不知,可是看看那些不爱读书的孙子们,只知挥霍玩乐的纨绔们,她只能忍痛安抚元春。元春经过努力,终于在皇上那里得了青眼,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与舅舅王子腾结成犄角互助之势,将贾府推向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可惜,元春却无子女,且寿命不长,三十多岁便香销玉殒。
贾母把心事都花在女儿身上了,忽略了子孙的教育。但当时的社会女儿要出嫁的,顶多帮衬一点,家族复兴只能靠男丁。就算元春混成杨贵妃也要有人能做杨国忠。林家给黛玉请老师都请的是贾雨村,虽说人品不好学问还是不错的,再看看贾府的家学,老师学问不行还藏污纳垢,男孙完全靠自觉,想学学不想学不学,这样能挽救贾府才怪啦。
荣国府的衰落贾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天天只想着把女儿培养好了帮衬贾府,这不正跟现在的有些父母一样,吸干女儿的血让儿子啃老。
富贵不过三代,贾府从第三代贾赦开始,已经走了下坡路,掌管荣国府多年的贾母岂有不知?为了挽救贾府的衰败,她早早就做了准备。并在施行的过程中时时调整,也算是曾经抗争过的,可惜,终不能斗胜宿命。贾母将贾敏嫁入林府。贾敏身为国公府第三代嫡亲大小姐,嫁入候门的第五代公子哥儿,这在许多人眼里算是低嫁,但是贾母是谁,一个从重孙媳妇做起的人精,岂有吃亏的道理?她的眼光长远的很,她看到了林如海的潜力。
贾母对两个儿子失望后,安排爱女联姻林如海!一也。
安排元春入宫二也!三重用贾链夫妻管家理财(如无意外贾琏是荣国府继承人)
最后是宠爱宝玉,因为贾母已预知贾府难以长兴长荣,只好退求儿孙平安!不保荣华,退求富裕平安!
贾母对李纨非常照顾,给她和王夫人等一样的月例银子,还给她和儿子田庄土地,让她们收租,保证生活质量。吃饭时,有好吃的还会给贾兰送去。例如中秋节前夕,贾母让人给王熙凤一碗粥,黛玉一碗笋,宝玉一盘风腌果子狸,贾兰一碗肉。贾母对贾兰的称呼也充满爱意叫“兰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