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就是……一百本。如果认真的去读了。会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可能不会那么的全面。脑子里会有一个模糊的这本书读过的印象。而无法更加细致的表达一些东西。一本书读100遍,了解的就只有这么一本书。但是100遍足以把一本书给琢磨透了。前几遍的时候,每一遍都有新的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往后看会发现第一次的理解和后面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了。可能差别就是五岁和20岁看小美人鱼。当然,只是个人理解,毕竟我也没有把一本书反复读过100遍。
一本书读100遍一定要是名著,可能读一遍有一遍的惊喜跟理解。要是一本不值得读的书我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读100本书就一定要是真的“读”,走马观花的话100本也没啥意义,也是浪费时间。要是认真读100本书,视野一定会变大,看东西的角度跟广度也会不同。
读一百本书可能就是见了一百个人,扩大了自己的认知,认识了这本书。读一本书一百遍可能就是见了一个人一百次,从陌生到熟悉,了解最根本的内在。虽然我没有读过这么多遍,但是既然能读一百遍那一定是让人值得怀念,意义深重的一本书。
我们既需要1本超经典的著作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也需要各类杂书来补充、辅助,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阅读体系,才是真正的“阅读之道”。所以,读书既要有量,也要有质;既要有博,也要有渊;既要有泛,也要有精。
读一百本书你会感叹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奇妙事情,并且向往继续探索下去,没有人会知道你读了一百本,读一本书百遍,你已经成了书中奇妙的事情的一部分,并且你不会发觉罢了,会有人惊叹你的身影出现在似曾相识的书上。
设定读的书都是好书的话,读100本是视野拓宽,读一本100遍就是深度加深,前提是认真读。如果读的书都算不上什么世界名著,.感觉还是读100遍比较好呢,也许会感受到这本书最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