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显然不是。 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从哲学家们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轨迹入手,为我们呈现了绝大多数人惰于思考却不得不一直面对的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本书读起来非常带感,没有晦涩的哲学名词,通篇都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哲学的慰藉》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散文集,2000年出版。作者以六位哲学家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的人生际遇,分别对应了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缺陷、伤心、困难之慰藉六种现实遭遇。这些遭遇几乎囊括了人生种种不顺利的全部,德波顿意图告诉读者:哲学能带给人们安慰。该作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在全球畅销不衰。
如果是入门的,除了高中阶段人人必学的《辩证唯物论》,我推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美国哲学家梯利《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忏悔录》以及周国平主编的《诗人哲学家》等。如果要推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发行的系列“开放人文”、“世纪前沿”、“大学经典”等非常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个人觉得这基本都很不错,特别的简单,很容易就看明白了。
以我来看,并没有人给苦主正确的书单,也没人是这些问题的专业。没人能回应他(1)观念论(问主说的唯心主义)、(2)多元论、(3)辩证法,等三个理论与概念的相关书目。问题并不在於别人给他书单,而是在於他对如何找到书目增进自我能力,这点还没培养,既然是哲学的问题,就该用哲学的方式回,而不是开一堆看似有用的书单。
推荐周国平写给她女儿的哲学书籍--《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这套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周国平在女儿啾啾4岁时亲子互动中的温情对话。周国平说:“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其实是给孩子的人生打底色的过程。如果家庭中充满了欢乐和爱,亲子间充满了无尽的对话与游戏,孩子的人生底色必然是温暖而光明的。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拥有美好的心灵。”
中国看儒道释和中医。国外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根据全集里引用提到的内容再资料看。如果想简单一点一目了然,就画个太极图去悟。有阴有阳,对立统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直径所处,八卦为度,物极必反,生生不息。跟马哲一回事。如果想来点创意,试试整体和个体这方面吧,可指引解决社会问题的。或者说一切社会问题都是整体和个体的研究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