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中国的舞蹈音乐武术是一样的,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俗话说普通话促进交流方言,让你走得更近,说方言更有家的感觉,山西方言和南方的六南方言,还是古汉语的雅言,更应该得到保护,方言在战争中非常有用,可以用作谍报语言。保护方言的方法有很多,山西和六南方六南地区建立方言电视台,公交地铁,全部用普通话和地方方言报站,平时要有方言广播频道,有这样的环境,方言就能永远传承下去。
提倡讲普通话不是说要消灭方言。为了迎合小孩讲普通话的需要、家长老人都用蹩脚的普通话与小孩交流。那么问题来了;小孩掌握了一门、同时也丟掉了一门。别的不说、9O后年青人不懂方言的多了去了。我们这一代人、6o年代上学、老师不用普通话讲学、走上社会我们照样用京匹子与人联糸。方言应该是地方文化遗产、如果不加以保护、后人会怎么理解我们?
对语言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多门方言也好,语言也好,完全掌握之后你自然而然能发现其不同点跟变化规律,而方言之间的规律其实都是想通的,我就在完全没去过浏阳的情况下能听懂浏阳话,没去过顺德也能听懂顺德话,昨晚看钦州的一个视频,看完之后就已经掌握一些钦州话的规律了。
如果只有普通话,所有的城市都是同样的腔调,虽然方便不同地区人的交流,但是也使偌大的中国千城一面,没有特色,甚至有些城市的建筑,脱离了当地的方言环境,就无法领悟其中特色和内涵。以后大家就都没有家乡了,反正哪里都一样,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了。
多元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遗产,类比生物多样性,发展出了文化生态学和语言生态学。方言、多民族文化都跟生物的基因一样。基因多样性能抵御传染病,防止灭族的发生;在环境适应性上,多样的基因可以因环境的不同,而发生适应性进化。
讲方言,保护方言,也是在保留我们对家乡的记忆,往大了说,由方言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如各地的戏曲、民俗活动等以福建为例,有闽剧、答嘴鼓、博饼、南音等等,这是地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