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基因组当中,真正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只有1.5%。你以为你是你,可惜你的基因组不这么认为……这里边有一些病毒是在恐龙那个年代就跑到了人类祖先的基因组里,有的是在人和猴子分道扬镳的时候就和人在一起了,有的似乎在人类走出非洲之前才偷偷溜进来。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人类的祖先走过了亿万年,这些埋藏在基因组里的病毒化石见证了一切……想起来后背似乎有点发凉。
人类基因的表达受到种族、性别影响。人和女人的基因表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男人有Y染色体(以及它上面的基因)而女人没有,最核心的一个相关基因叫Sry,这个基因的表达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改变很多相关基因的表达状态。不同种族的人的一些基因和/或基因调控序列是有些许差异的,这些差异有时造成基因在同样的表达水平下有不同表型、有时造成在同样的调控状态下表达水平不同。
除了少数基因在任何类型外部环境下均维持稳定表达(比如β-肌动蛋白基因等)外,大多数基因是否表达、表达水平高低都是根据外部环境(主要是细胞外部环境,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的变化而受到调节的。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的内环境进而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比如有一类基因,它们的表达产物是一类叫“热休克(热激)蛋白”的蛋白质,这些基因在环境温度高时才表达。
我觉得女性对男性要求高,男性对女性要求低,是因为在结合过程中付出的成本不均等造成的。女性需要负担怀孕,生产,哺育等一系列成本,所以她们对结合对象更为挑剔。而男性在结合过程中爽完就结束了,成本非常低,所以不在乎。而且感觉女性与后代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后代基因的好坏女性更为关注。这些应该不能说明人类的基因更多地是受父亲的影响。
对常染色体来说,子代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至于怎么表达还要看等位基因到底是父本显性还是母本显性或者部分显性等等,但由于常染色体不受性别影响,同样的基因在人群来看,分布于男性和女性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常染色体控制性状表达和性别无关,也就是说,爸妈影响一样。
人类的色觉基因有红绿蓝3种,7号染色体上的蓝色基因其实是早期脊椎动物的紫外基因,而最初的蓝色基因已经丢失了。X染色体上的绿色基因其实是红色基因一个多余复制变异而成的,所以两个经常一起失效导致红绿色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