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更是个链条,从其终端市场上溯到链条的中上游,所带动并拥有的资源更为庞大,这是个更丰富的题材选择。从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等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其传播过程中与音乐、戏曲、舞蹈、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工艺、文学、书法、旅游、建筑、园林、服饰、宗教、医药、体育、广告、礼仪等文化水乳交融,在经济、文化、心理、社会等领域形成综合效益,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关注也成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边缘学科。
在中国,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和追求。衣服可以穿着的破破烂烂,鞋帽破旧不堪也可以凑合着戴穿,头发蓬乱、指甲又长又黑,刷不刷牙洗不洗脸更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堪,只要是有酒有菜,就会快活无比,乐似神仙。这只是庸俗、低层小农和小市民的德行。有钱有权的人形象上看似衣冠楚楚,高雅无比,但是他们在吃喝上面也是极其奢华,毫不怜惜黄金白银。
饮食的思想性:古往今来,中国饮食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建立,有着严谨的思想性原则,流传有各类的食禁、食经、食方、食图、食法、食馔、食鉴、食谱等,以及姬昌吃肉酱、周公一饭三吐哺、易牙鬻子、介子推割腿、举案齐眉、陆羽喝茶等志异故事,都富含有深邃的思想内涵,五味调和,养生之道,人伦观念。
平时自己的活动圈子里也少不了吃。亲友、同事结婚吃,丧事也吃。炒股票赚钱了同事缠着你请吃,有稿费来了和年终考评优秀也得请吃。老人生日,小孩满月,百日诞辰,职务升迁,涨工资,乔迁之喜,吃的名目繁多,举不胜举,无所不吃。
如今吃饭越来越贵得离谱,我的一个北京的朋友说,有一次自己在北京的一个大酒店请人吃饭,自己都觉得没有吃什么,买单时,身上带去的一万元竟然不够,只好暂作人质等人送钱来赎人。
在吃的形式上,从国宴、家宴到独食,有欢迎宴、送别宴、午宴、晚宴、国庆招待宴、新年招待宴、旅游观光宴、民族礼宴、商务礼宴、红白喜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