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有一条溪水,常年流淌,家家户户在溪水边洗衣服,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一到夏天就在溪水里玩,男孩子能洗个澡,女孩子洗洗胳膊洗洗腿,村里有一口大井,泉眼里冒出来的水清凉甘甜,是我们夏天最好的饮料,喝上一口通体舒畅,再有就是大树,村里树多,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大人们拿板凳坐在大树底下乘凉,手里摇着蒲扇。晚上睡觉有凉席子,其实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虽然没有电,但夏天也能过的很舒服。
其实,关于这点完全没必要替古人担忧。要知道,古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原始。古代人们避暑的方式和用具不但多样,而且还惬意。古时候的建筑和现在的不一样,现代人们大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中。而我们的先人大都住在独门独院的砖木瓦结构的房子里,虽然只是四梁八柱式的建筑,但是这种房子通风好,加上屋檐遮阳,使得房子阳光充足,冬暖夏凉。
不得不说,古代帝王还是很享受的,每到炎热夏季,就会去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大家都了解得,自不必多说。颐和园、圆明园等这些都是皇家园林,里面植被茂盛,温度会低于“城里”。我们现在习惯于在柏油马路上行走,如果路过一片公园,就会感到一阵清凉,想必古人也是这么想得。
唐代开始盖起了含凉殿,宫殿依水而建,殿中有机械制冷设备,和现在的空调工作原理差不多,只是现在用电,古代用水,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使殿中清凉无比,这还不算完,此设备能将冷水送向屋顶,再沿檐直下,丝丝凉气源源不绝。
古代的冷饮有很多,大多是水果掺杂草药制成,清凉消渴,兼具解毒。吃冷饮在宋朝达到顶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冷饮任君选择:雪泡豆儿水、冰雪甘草汤、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等等,品类多达十几种。
70、80年代以前都还很少有空调的,甚至也没有电扇,我们上中学五、六十个人挤在40平方的宿舍里,一个人挨一个人,但那时真没感到有多热,说来也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