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良莠混杂,瑕瑜互见。尤其应当指出的是,传统伦理思想是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中逐步形成、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巩固和发展的。汉代以后,儒家思想被封建化,成了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一直延续上千年之久。因此,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不仅要把握和肯定其优良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其陈腐方面。对于传统道德中的积极方面,我们应当加以继承;对于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消极方面,我们则应当批判和摒弃。因而,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取其精华,祛其糟粕,按照当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进行创造性转换,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德治传统是这个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集前人德治思想之大成,提 出了“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德治思想。他的思想,一方面,被后来的儒者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德治思想体系;另一方面,被后来延续 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开明君主不断地加以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德治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富于操作性的政治方略、制度、机制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德治传统。
道德教育不等于封建社会,唐朝时期外国朝臣众多,长安也有各国文化交流人士,同样道德教育也很兴盛。
封建专治形成主要有政治色彩因素居多。
道德的教育也是随着时代背景而有不同的形式存在。如以德树人,人性教育,人品问题,怎么做人等等。
现在社会有的人学历很高,能力是有了,但是到了社会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在我看来古代的道德教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尤其是孝道特别重要,它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是积累了五千年的经验,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育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传统社会的道德教育接受了儒家的观念,以仁爱为主。
我们国家封建时期就很重视道德教育啊,树立了道德教育的明确目标,并把道德教育视为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构成的完整体系,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