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项链》,展示了那个年代普通小门小户人家的悲剧。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遭遇其实并非是来自于她个人的过失,而是展现了这个阶层女性以及她们的丈夫思想意识上的局限。在所有讨论《项链》的评析中,多数都是指责女主人公虚荣心太重,导致自己和丈夫陷入债台高筑的窘境。但是跟现今社会某些“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虚荣言论比,玛蒂尔德根本谈不上什么虚荣。自己艳压群芳、被众星捧月是无论男女或多或少都有的虚荣心。玛蒂尔德想要的无非是过上她想象中的好日子,即浮华的物质和缠绵的情感填充。这种思想绝对是充斥在现今社会的家家户户中。现实总是骨感的。越想往高处攀登反而跌得更惨的例子不要太多。
莫泊桑以其代表作《羊脂球》一举成名,从此专门从事创作,成为法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羊脂球自尊自强、不甘屈服,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结果却被那些伪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们为了迫使羊脂球就范,个个巧舌如簧、软硬兼施,就连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气。莫泊桑以真实的细节、精练的语言和炉火纯青的技巧,使这篇小说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法国的社会图景。作品中的善与恶时时形成不露痕迹的对照,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所谓上等人的蔑视,因而不愧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楷模的名篇。
经典作家的创作,人物价值立足点极为重要,人物不仅是形象或有代表性等,而是一个时代的浓缩。或者说,人物是作家创作出来的,她是作家与时代达成的契约。实际上,当时的法国文学,莫泊桑只是七月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羊脂球》也只是一次宴会之后的命题之作,但因战争这一背景,加上羊脂球这一特质,将人类行为的两种极端结合而成羊脂球这个女性人物。其关键的创意点在于,战争出卖生命,女人出卖肉体,冷酷与温暖,希望与绝望。莫泊桑的这种手法,马尔克斯的《苦妓回忆录》有所延承。
《项链》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弄巧成拙的焦急万分的心态以及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对她的重大损失。人的命运太容易被改变了。仅仅女主人公一天的舞会,仅仅她那一刻的虚荣心,就把她的一生彻底地改变了——“她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敢做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她由于要还清项链的贷款,干活干得自己再也不是什么风流美丽的小女人了。而后来她碰上那个借自己项链的朋友,朋友却依然妩媚动人。她被震动了……
1880年 《羊脂球》 莫泊桑一举成名,正式开始他的作家生涯此后十年莫泊桑发表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部诗集,数部戏剧以及数百篇有关文学和时政的有关文章。其中六部长篇文章中以《一生》,《漂亮朋友》最为出色。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中短篇小说最为出色,多侧重描写凡人琐事,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短篇小说中,《羊脂球》,《项链》,《珠宝》等在我国已经脍炙人口。
最喜欢的是《项链》,感觉是很受启迪的一本小说,然后小说情节很好。女主人公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一次,接受了部长举办的晚会的邀请。罗瓦赛尔太太由于虚荣心作祟,向一个贵妇人借了一条项链。后来这条项链不慎在舞会上丢失,罗瓦赛尔太太为了赔给朋友一模一样的项链,落入陷阱,就此开始了艰辛的生活,葬送了十年的青春。最后,当她在还清欠款后,偶遇那位贵妇人时,妇人却告诉她那条项链其实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