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学毕业两年多的过来人,在大学的时候喜欢泡馆,读了不下500本书,毕业后依然保持和阅读的好习惯,也不断在邂逅让我觉得相见恨晚的好书!在这里我想推荐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们仨》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所以推荐的是历史类的书籍,因为我觉得读史让人明智。推荐《全球通史》这本书,真的超级好看。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著作,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听听阿诺德汤因比的评价吧,“《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对于这本被选作北大历史系教材的历史名著,真的值得深度阅读。
《乌托邦》,《乌托邦》好像是我读大学读的第一本书,说实话当时的自己居然有这样的想法:乌托邦的理想国,重要的是其深邃的思想。这种思想之所以深邃是因为其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所提出这样的思想实为不易。律政部的时候,公司的前辈有推荐的书目,这本书就是其一很薄,花一个小时即可读完的轻便读本。假日正好先重读一边,一些感受不可言喻,但应该滋养了我内心渴望进步的小幼虫。
《百年孤独》,对渴望知识的孤独,对渴望爱情的孤独,对渴望政治的孤独。人是富含感情的动物,体验幸福却又往往十分残酷。在自我挣扎中感受孤独,在安贫中感到孤独,在离死亡只有一线时感到孤独,生前死后依旧孤独。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平凡的世界》,很多朋友问我该看什么书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第一推荐这部书,因为它几乎适合所有类型的人,无论你偏爱的什么类型的书,路遥的文字总能让你感触到不一样的体验。其实早在大学期间我就将其看过不止一遍,每次都是不同的感受。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一部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能不断给人以精神给养的著作。
《挪威的森林》,看过书,看过电影,就像看作者真人了。我曾看到一位学妹这样评价:小时候我妈非要让我看,我含糊其辞说不看了,是因为之前我已经偷偷专门翻阅过黄色内容了…长大了再看,看懂了那黄色内容背后的绝望和孤独。人心多么空旷而恐怖。你在我身边也好,不在也好,我的孤独是与他人无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