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线的话,先是盘古开天地,接着是女娲造人,伏羲率领人族反抗洪荒百族,得河图洛书创立修行方式。然后神农尝百草之类上古神话。再往后是人族内部炎黄蚩尤争霸,刑天舞干戚。再往后是尧舜之治,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然后是三清出山,之后诸神黄昏,设封神榜渡劫,神为仙之仆役,代仙管理人界(因此才有西游记里猴子打上凌霄殿,三清根本鸟都不鸟。唯一出手的老君还是因为自己的五葫芦仙丹被吃了生气才出手)。受仙界大战连累的殷商移民跨海东渡。封神之后的玉帝势力大涨,瞬间飘了,惩治起了自家亲妹,杨戬担山救母(和封神先后顺序不详)。春秋战国时期孙猴子出生,之后就进入西游记篇章。
不过女娲补天似乎补的不怎么彻底。上古时期修士都是修道,仙只是手段,以身合道才是最终目的。阐教十二金仙,截教有他们这种水平的也不在少数。而到了秦汉魏晋时期,修行就不再修道,只是修仙了,仙从手段成为目的。再往后的唐宋,连修仙的也少了,大都是修真。以真人(元婴或者出窍)为目标,仙都成了奢望。再到明清,就只剩下修长生的了,连真人都没了
长桑子突然抬头,指向天空,声音如雷,滚滚掠过草原,千万修士都听得清楚,连忙朝上面看去,就见点点七彩光华闪耀,漫天的星辰都失了颜色,且那七彩光华似乎是越来越近,一个眨眼,就仿佛到了万丈高空,天地之间,一片琉璃眩光。
啊!啊!容成公,赤松子两人双双冲上,迎了上去,将自己苦修数百元会的肉身,元神尽数爆开,朝那七彩神光冲去。但那七彩神光闪都没闪,就将这两人爆炸包容了。随后继续压了下来。
这些修士只有一个感觉,四面八方彩光挤压过来,自己身体,元神都似乎缩小,随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所居住的星辰,连同周围的千百星辰,以及日月碎片,都以在七彩神光的包裹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缩小了亿万倍。
刹那间,这一片繁荣无比,有近乎亿数的修士的星域顿时灭绝。
那些星辰,都被准提道人随后抓了一把,凝成弹丸晶光,朝周青打去。原来两位圣人争斗,准得道人不敌,只得抓了星辰连连洒向周青,企图寻出破绽,只可惜了这亿万生灵,修士,哪里还能保全?自然是齑粉灰灰了。
你这样是行不通的,现在要把科幻和神话结合,在DC宇宙中,最高的全知全能造物主就是上帝,漫威中也提到过上帝,就是上帝创造了所有的一切,创造了宇宙,创造了万物,而中国是盘古开天辟地,也就是盘古创造了天地,他的肉身化为了世间的万物,然后诞生了一些远古人类,或者说一些神的文明。其实我们可以和现代的科学科幻结合一下,天地是什么呢?天地其实就是宇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创造了所有所有的一切,那么盘古创造了天地万物,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宇宙万物。外国是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中国是盘古,创造了宇宙万物,女娲造人,女娲也只是一个替盘古打工的,盘古用他的肉身创造了所有的万物之后,他就去度假去了,或者说做一个旁观者,永远观测着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从来不会干涉人世间所有的事情。
个人感觉可以把这个宇宙分成三个相联系的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命名为《天》,主要讲述自盘古开天地到大禹治水之间的神话以及华夏民族的形成。第二部分命名为《地》,主要讲述《子不语》,《逍遥游》,《搜神记》,《聊斋志异》中的一系列志怪故事,并且体现与先前部分的连续性。第三部分命名为《人》,主要讲述自1840年以来为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追求光与热的先辈们的事迹,以此展现中国神话较其他神话而言的独特性—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而非神明的手中,若要追求美好的未来,无须救世主,不靠神仙皇帝,只靠我们自己。
整体背景,我觉得可以挂钩到盘古开天,盘古开天是国民传说,但感觉不好拍,所以就不单拍了,直接作为整体的故事背景:世界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由人们靠双手用血汗创造出来的。但后来却有神明,统治了大地,还告诉你天下苍生是神造出来的。但当年开天劈地的巨人死后,身躯洒遍大地,是为人间众生,所以人虽蝼蚁,本心却是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永不沉沦。花果山的那块石头,只是第一个。开头必然是国民级偶像孙悟空来担当,国民度够,本身精神特性也突出。
盘古将混沌一分为二,轻为天,浊为地。将其设定为:这一切只不过是古人的原始理解。而真实的是,盘古将原本混沌的世界分成三界,轻为灵界,即精神形态的世界,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阴间,地狱,鬼界,或是寂静岭式的里世界。浊为天界,指的是九重天外的暗世界,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盘踞着恐怖巨兽,克苏鲁式的旧日支配者,灭霸和萨格拉斯下棋打牌的地方。中间由盘古化身成为的世界暂且称为盘古界,也就是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