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孔子有两句话,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准则。第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你不想别人强加给你的,你也别强加给别人。提倡要平等的换位思考,在孔子看来,这是宽容之道,在论语中叫恕。第二句话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说,你要想在社会立得住,就要帮助别人立得住,你要想在社会一帆风顺通达无碍,就要帮助别人通达无碍。这是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提高。在论语中,叫忠之道。这两句合起来,就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忠恕之道。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体验最深刻,记得我刚开始工作的是,单位有两个老总,吕总和林总。吕总为人和蔼可亲,对人总是笑容满面,嘘寒问暖,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一句,总是夸奖赞扬员工,所以我一直感觉吕总人真好,遇到这样的老总真是幸运。而林总则正好相反,很严肃,经常阴沉着脸,说话不多,很少夸奖人,只要说话就是批评,这不对那不对的,我们看见他都有点发怵,一直觉得林总这人不咋地。
孔子的话听起来都有理,想起来好象都不适合人类发展的规律,什么"克己复礼,学而优则仕,礼,智,仁,仪,信,都是讲给平民百姓听,要尊己守法,可以说历朝历代连君王都无法做得到,你把孔子的话讲给特朗普听他会听你的。所以有些在实际生活中对它礼不法实从,为什么知道杀人偿命还会杀人?能理智吗?
以我一点愚见以为,孔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很有道理!人生在世,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虚心好学善于洞察区分好坏善恶,更要有取舍的对待一些人和事......不仅要尊敬师长还要择善而师,这样学问和才能才会慢慢增长起来。
“民可使由也,不可使知也”
就像西门豹所说的“民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
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人群的短视性就像《乌合之众》中所讲的,但是我发现更多的是因为人们的自私,因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似乎能做的只有孔子所说的:“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我觉得孔子的这句“巧言令色,鲜矣仁”最有道理。所谓“巧言”,就是指花言巧语。所谓“令色”,就是指面带着虚伪笑容的谄媚样子。连起来解释就是:整天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面孔的人,是没有多少仁德的。孔子真是一语中的,道破小人的虚伪嘴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