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家祭是亲人聚会的日子,仪式简约。有一种超度先人的家祭,规仪完整的叫做功德,可丧期做,也可择日做,请僧尼或道士作法,超度一人为一“荐”,以先亡的长辈为“主荐”,因此超度含祭祖,至少二荐,多者数十荐。有死葬侨居地者,要“引水魂”接亡灵回归故土。最简单的超度为出殡前做“出山敬”,一般为一暝至两昼夜,也可七日为一旬,做大功德最多七旬四十九日。超度要糊纸厝、备冥镪,设神坛、唪经拜忏,自起鼓(奏鼓吹)、捧饭(敬亡灵)开始,拜忏、牵转(纸糊转动轮),普施(普度),跑特赦,劝愿(解愿),至烧库银、纸厝化火结束。唱道情、掷铙钹等民间艺术表演,或穿插其中。
是不是福建的忘了,以前上班认识一个人,请假说是回家给他爷爷捡骨头,我以为是征地弄到祖坟了,他竟然说是他们那边的风俗,人死后放棺材中先挖个窑洞或用稻草给棺材盖上简单安放,过三年后开棺将遗骨捡出装罐另葬,如果三年没烂完就再放三年再捡骨头另葬,说是有的骨头还连着筋要用刀才能割下来!我们这边的风俗坟地是万年吉地,除非因为该坟的风水影响后代不顺或是土地征迁,否则是不能随便换地方葬的!
闽南人传统的泡茶方式必须倒掉头遍茶,我当时感觉很不理解,茶对于闽南人说,早已超越“饮料”本身而成为闽南习俗的一部分。见客上茶为闽南常礼,并形成了一些待客的茶俗,如应酬、婚嫁、寿庆、祭祀等,以茶为礼。一般待客要重换茶叶新沏茶,老友会面饮功夫茶以助谈兴,婚庆、节庆敬以甜茶等。
闽南地区民俗称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初三这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据说,以前对去世未满一周年的亲人是在初三这一天举行祭奠仪式的,这一天不喜欢别人来拜年。或许是从除夕到初二,一直是忙碌并高兴着,有些累了,初三不互访拜年,刚好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的说法。
祭祖仪式以追思祖德的族祭最隆重,要挂红灯、贴红联、搓红丸、穿红衣,设主祭、陪祭、司仪,鼓乐、鞭炮、上香、献花、上供,敬酒、读祭文,跪拜,有的也请僧道做法事。如墓祭或进主,有的还出动仪仗、披红绶带、立碑纪念。祭祀结束,各户带 “烘炉火饭”回家。这个是我难以认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