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动人的情节太多,比如龄官画蔷,比如黛玉和宝钗金兰契共剖金兰语,但是仔细想来,最打动我的情节还是黛玉葬花而宝玉听了葬花吟不觉恸倒在山坡上,这个情节,让宝黛之恋从那些由荷尔蒙促成的爱情里超越出来,而是由一种悲伤碰撞到另一种悲伤时激发而成。黛玉葬花,其实葬的也是自己,她感叹落花的美好,不忍见它们被践踏,甚至于宝玉提出抛入水中,让它们逐流水而去她都反对,说这水系在这园子里固然干净,一旦出了这里,有的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然把这花糟蹋了。她这里,说的是她内心的一种不安全感。
第一次看《红楼梦》,“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这一回写黛玉病重,眼看就是香魂一缕随风散了,万分凄苦。那厢宝玉娶亲,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临了,也没来见上黛玉一面。可怜痴情。乐景哀情,愈见悲戚。黛玉临死喊出一句“宝玉,宝玉,你好——”,想是“狠”字未出口,娇花已被风雨残。此情此景,悲怆万分。读来涕泪连连,读一次,哭一次。焚诗稿 黛玉昏过去几番,醒来挣扎着起身,狠命地撑着,叫紫鹃拿来诗稿,狠命地撕那绢子,却只有打颤的分儿。
《红楼梦》是作者根据如皋地貌特征,量身定制的。作者一笔写两个故事两个地点:一个北京,一个如皋,一明一暗,一闺阁一政治。这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故事也是从这一对联开始的。书中林黛玉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另一个含义就是:不是东宫压倒西宫,就是西宫压倒东宫。这就明确了。
作者,皇帝的老师把名字留在如皋水明楼里,“染香,翁同龢”与书中“滃染”相对应,世界唯一痕迹。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初中一年级,还是一本繁体字版本,生涩难懂,好在内容吸引,同时那时能看到的课外书是少之又少,于是,就坚持看完了。读第一遍时,整体没什么影响,就是觉得怎么那么多姑娘喜欢贾宝玉?他太幸福了!等到初二再看时就有了新的认识,第一次看热闹,第二次才是阅读。最打动我的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章回。
黛玉葬花啊。这个桥段看一次哭一次。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作品里最打动人的情节,就是秦可卿生病与离世。宝玉听到秦可卿死之前讲的几句话便自不而然的流下泪来。宝玉听到可卿死讯后,急火攻心,直喷出一口血来,气得差点站不稳走不直。然后,宝玉独自带着下人前往宁府,又到停灵房内痛苦了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