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在《红楼梦》里,我却很喜欢她与众不同的性格,初读《红楼梦》,我并不是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始的,而是从妙玉的判词开始的:正册判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对她印象颇深,是因为她的洁癖,她的杯子、茶盏,是一概不许别人用的,沏茶用的水是从梅花上收的雪溶化的,到惜春处闲坐,竟自己带上茶具。但唯独对宝玉是个例外,那次宝玉前去拜访,用她的茶盏喝茶,她却什么都没说。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而最后的结局惨不忍睹,不过我却并不喜欢最后她的结局,大概是由高鹗续写的,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对味儿。这大概就是张爱玲说的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红楼梦,有两层或多层含义,一是认为的是闺阁,指国家政权。这个国家政权,大到几千年的文化统治,小到清朝兴衰。既有清兴必然有明衰。再小一点就是清朝末年,从1840年开始,书中明确交待,没人理会,木居士指1840年,悼红轩太平天国,刘姥姥1858年进贾府,书中连慈禧死亡后的情形都有,没人去识,董小宛不重要,这是作者的艺术手法,不能胶柱鼓瑟。读文学作品首先时间地点,时代背景,主题,没有这些你只能回去梦想。
喜欢紫鹃,喜欢她的无私,她的单纯,她的洁白又善良的心;我一直希望紫鹃的结局稍微好一些,起码希望她躲过贾府抄家被买的的悲剧。起码希望她的结局比袭人还好一些。然而我找不到紫鹃结局的信息,只能从心底里希望曹雪芹给予她特殊照顾。
说实话我以为我会说林黛玉。因为整部书里我最爱她。但是仔细想了下,是香菱。是香菱说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若静日静夜里,或清早半夜细领了去,那一股子香比花儿都好闻呢。
紫鹃,一个让我找不到一丝缺点的女孩;她一心一意为黛玉,是个忠婢;她不争名夺利,不卖弄才干,不搬口舌是非,就像一朵夏花,只懂绽放,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她人。
我喜欢林黛玉,一个落落大方,敢爱敢恨,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生值得喜欢,特别是黛玉葬花我都哭了,可惜最后曹雪芹没给她一个好的结局,只留下一句话“宝玉,你好……”便逝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