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胶柱鼓瑟,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阅读《红楼梦》。作者反复强调,没人听。但是,他的政敌,在1898年发现他,并促成他被开缺回籍,且保证“守口如瓶”。专家,当你说“曹雪芹是作者”时,你要事先申明一下,你不是专家,否则,你就是一位骗子。因为,你不求甚解,是一个普通读者。书中强调写作背景是“末世”。没有正确的时间背景,就没有主题,就没有艺术手法的分析;没有正确的时间背景,只能胡牵乱扯,只能称为天书。
就是在这种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条件下,由于贾宝玉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再加上他的聪明颖悟(虽然在书中他常常被称为呆子,曹雪芹却多处写到他的敏慧),便成了这个家庭的“中兴”希望。他在贾府里受到上上下下那么多人的尊宠钟爱,包括贾政的严厉管教在内(“恨铁不成钢”也是爱的一种特殊表现),多半就出于这种原因。
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相比甄宝玉对立。其假宝玉当属有名无实的顽石一类蠢物,与真宝玉对照天壤之别,自然逊色。贾宝玉虽非补天之命,于人世尚有“金玉良缘”的企盼;若弃“金镶玉”而酬“木石前盟”,效“柘”维生,则必遭虫欺惹患。终入“衔口”之选,亦属善哉!
贾宝玉对于封建贵族大家族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现实和腐朽糜烂的生活,深感厌恶,因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十分冷漠。在当初的那个社会中,以自己独特的行动,成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判逆者。
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