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作者根据如皋地貌特征,量身定制的。作者一笔写两个故事两个地点:一个北京,一个如皋,一明一暗,一闺阁一政治。这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故事也是从这一对联开始的。书中林黛玉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另一个含义就是:不是东宫压倒西宫,就是西宫压倒东宫。这就明确了。
作者,皇帝的老师把名字留在如皋水明楼里,“染香,翁同龢”与书中“滃染”相对应,世界唯一痕迹。
不知道为什么,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觉得茗玉是黛玉。所以我说的黛玉的复活,指的就是茗玉的复活。茗玉就是黛玉?又有什么证据呢?给我如此想发,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林黛玉调侃贾宝玉的那句话了。事后,当宝玉说要雪下吟诗的时候,林黛玉就连忙打趣说:“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茗玉就非黛玉莫是了。
个人认为,在文中只“茗烟”和“茗玉”两个人名字中有“茗”字,茗烟是文中贾宝玉的贴身小厮,实际上竺香玉在进宫前或者说被曹雪芹父亲收为干女儿前也是曹雪芹的贴身仆人。巧合的是,雍正十年,香玉一十七岁。这年九月,香玉被选为皇贵妃。刘姥姥讲的故事中,茗玉小姐,恰巧是十七岁。
从书中人物的年龄进程来看,林黛玉死亡的年纪正是十七岁。生前知书识字,相貌极其标致,父母爱若珍宝。在第二回,作者介绍林黛玉的时候,所用的语句便是“(林如海)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黛玉和茗玉的背景介绍简直如出一辙。如此一看,这位茗玉小姐不是黛玉又是哪个?所以,黛玉实实是开了自己的玩笑:雪下抽柴的主角正是她自己!
是映射的林黛玉么?都是十七岁死的;都出身于富贵之家,父母非常疼爱;都一样的标志可爱;都一样的年幼多病而早夭;名号似乎也是一样的意思(黛,茶色也。茗,茶也。黛玉即为茗玉也。);作者创作红楼梦不会轻易的在女子的名字里用玉字,一个村姥姥随意杜撰的人物,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用上了玉,作者良苦用心的意图也就非常明显了;还有那堆柴火似乎也与“林”有关。
本人认为,茗烟之名,是作者故意这样拟定的,其目的是告诉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贾宝玉,茗玉其实就是宝玉和茗烟名字的结合。茗烟是宝玉的帖身小斯,两者之名合起来就是暗指宝玉。刘姥姥接下来讲的故事中,那个小男孩就是暗指贾宝玉——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十八九岁死去的哥哥,小男孩雪白的脸,等等。活托就是贾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