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前面有人说南康有一点道德绑架,我很不能理解这种说法,你可以说某些粉丝行为太过激进,但你没有资格说南康道德绑架:
第一:南康到死都没有透露他的姓名,到死都在保护着他,何来道德绑架?
第二:知道他们事的很少,只有几个可以相信的朋友,连父母都不知道,他的感情是无法跟人倾诉的,网上的无法当面诉说,另一个朋友是异性恋,不能完全理解,只能写文来倾诉感情,用自己的笔将自己的感情记录下来,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力,南康写文章并没有错,更何况他从未透露过他的姓名。
第三:那时候他从未主动找过南康,南康更是孤身一人投江未告诉任何人不存在用生命连累那人,南康只是坚持不下去了而已
第四:南康说过“我不怪他,真的,只是无计悔多情”那人是他在用生命爱着的人啊,南康又怎么会伤害。
第五:既然没有面对世俗的勇气,又为何要有那七年,为何要等到结婚一个月前才告诉南康,才从南康那搬出来。既然没有负责到底的勇气,当初为何招惹,昔日可是那人在南康生日去找南康的啊,不是说那人必须要有面对世俗的勇气,只是没有这样的勇气,早点说清楚不好吗? 早点分开不好吗,为何等到南康再也忘不了的时候来说你没有勇气,7年的感情那人让南康怎么忘。
第六:南康说过“我比任何人都希望你幸福,只是想到这幸福没有我,还是会很难过”“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幸福”,南康会难过,但更希望他幸福啊
第七:人肉那人是粉丝的行为,与南康无关,南康从未说过那人的名字,前面也说过记录自己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力,南康写书并不是错,更何况南康至死都在保护着那人。
第八:前面说过那时他们已经不在联系了,那人也从未主动找过南康的消息,南康投江时更未告诉任何人,一个并不关注南康的人,又怎么知道南康身亡呢,如果没有那些心疼南康的人,那人可能连南康死亡都不知道,又何来用生命来让那人愧疚,何来道德绑架。
第九:人肉那人是在南康死后,南康在生前已经进全力保护那人了,至死都未说出那人的名字。
第十:没有任何人能预料到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问南康知道那人过的有多凄惨,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他不知道,也不希望,至始至终,他都是最希望那人幸福的”
十一:斯人已逝,何堪回首,不要把南康死后发生的事推到南康的身上,不要把那人现在生活状况推到南康身上,他从未道德绑架过那人,他无疑是最希望那人幸福的,请尊重逝者。
我是现在才知道南康的,很晚,也恨晚,我无法感受他变成一个人的时候日子是怎么样过的,从光明到黑暗,从幸福到辛酸,虽然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段感情的结局但还是选择义无反顾,从前我在新闻上看谁谁谁要自杀的时候我也只会说一句太幼稚,谁没有了谁地球还是一样转动下去,何必呢,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南康的时候我的心却是痛的,痛的无法呼吸,泪水像打开了阀门一样流了下来,或许在这个世上对不起很多人,父母兄弟姐妹,但或许他是对的起自己的,因为执念太深不想让自己再痛苦下去,所以选择了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一直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不曾想却在我们身边,已经过了三十五岁了,但愿南康已不在江畔停留,愿使岁月静好,来世安稳。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但是就是有好多话想说,因为心很痛,很难过,所以很想发泄出来,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南康的来世不要这么痛苦吧,希望他来世能求得所爱。
因为内首歌吧,我知道了南康白起,当时在同学面前直接哭的稀里哗啦,她们问我怎么了,我对她们讲了南康的故事,她们皆是一脸难以置信男人之间有什么深情虐恋……后来拼命拿生活费攒钱买了书(因为是学生),书里除了《浮生六记》和《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还有一些他写的文…没写完的文的最后一页印着未完无续,这四个字真的戳到我了,心里很刺的感觉…我仔仔细细反复得把书看了好几遍,摘抄过书中南康的话,也发誓有能力了我就到湘江那儿去看他,带着书和一支玫瑰去,书我再看玫瑰就送他…
有些事只有自己知道有多重要,有些人也只有自己知道多爱多喜欢…我是还在上学的年龄,没经历过什么,没有他对感情的刻骨铭心,但真的超心疼他,又心酸,这么好的一个大哥哥…南康啊,现在你还在等他吗…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愿意等下去,而是不得不等下去——知道能让自己这样喜欢着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第二个了。”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南康的立场是存在道德绑架的。你有勇气去面对世俗的眼光,并不代表他也有。你觉得你爱他爱到死,并不意味着他理应背负着这份沉痛过完他的一生。南康把自己的和他的故事以文学作品写出来,而他被人肉后,过得有多凄惨,南康能想到吗?那个和他结婚的女人又有多不幸福,南康知道吗?世上渣男这么多,你们怎么偏偏这么恨他?因为他没有给南康幸福,他也就不陪拥有幸福吗?我自己也是男同,这方面的思考很多,别跟我杠。我绝不相信南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会给前男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说白了,这也是一份自私,一份自己放弃生命也要连累他人的自私。但是真正错的不是他们两个,是这个社会啊!愿南康来世生活幸福,愿他能活得自由洒脱。
文字很简单,往简单里说这篇文章是南康一生的缩影。他的爱而不得,担惊受怕,思念成疾,无法面对都像绵软的文字中暗藏的一根针,扎的心疼。往大里说,这也是一本中国许许多多同志的缩影,社会的歧视,家长的歇斯底里与恋人之间的不被理解的感情不断的撕裂着同性恋的身心。有的人如同张先生回归社会的正常期望,有的人孤注一掷,然而他们的路都很长。文章里的张先生我想我也没资格去指责他什么,指责他不妨指责目前歧视同性的社会。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对同志伤害最深的可能不是陌生人的歧视,而是家人的歇斯底里不死不休,友人的心怀芥蒂,逐渐疏远。
斯人逝矣,不予评价……
如果可以,真的希望他能走出来,你看,这世界多美,还有好多人爱着你。
以前看到的时候,觉得这人写的平淡,一点也不荡气回肠。
后来才知道,这是真的。
一个电影最恐怖的地方是真实事件改编,一个文字最引人落泪的原因是这是真的。
总之真的很难受……特别压抑。
我想,你之后去的那个地方,再也没有那么冰冷的湖水了,那里阳关灿烂,鲜花满地,每个人都可以和自己爱的对方幸福的在一起,你也挽着你爱的那个人的手臂,笑着坐在长凳上,互相依偎着,光明坦然,再也不怕有异样的目光投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