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苏轼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苏轼的诗词创作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而是进行了一种融合。
文人中我最喜欢的苏轼,喜欢他的全能,至于他的词,个人认为是宋代诗词的代表,也是宋词的最高表现,没有之一。喜欢他的词,是因为苏轼的词大开大合,正气磅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是我中学时的座右铭。自那时就奠定了有知识自有傲骨!“会挽弓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又是怎样的报国志向,“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中自有傲骨。个人古文化有限,但对苏轼独崇拜。所以认为苏轼是宋代词人的巅峰代表,其词文笔、意境及对后世影响都是独树一帜。
苏轼对宋词的主要贡献是扩大了宋词的‘’词境‘’。初始的宋词主要是表现‘’艳科‘’,花柳之词,‘’冶荡‘’之音,格调‘’低俗‘’,苏轼的词为‘’词境‘’拓土开疆,使词走出了‘’花间小径‘’,涌进了生活的波涛。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境界阔大,气魄雄壮。所以说苏轼在宋词的贡献是伟大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牢不可破的。即使对诗词不感兴趣的老百姓也记得宋朝有个‘’大文豪‘’叫苏东坡,因为‘’东坡肉‘’大家都爱吃。
苏轼在宋词上的成就代表一个时代,无人超越!毫不夸张地说,苏东坡就是一个天才!像他这样的人物,真的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更确切地说,苏东坡在诗词方面就是个奇才。或随意拈来,或用心雕琢,或饮酒游乐,或反思静坐,那鲜活的文字元素任他尽情组合,总会有出其不意的智慧蕴藏其中,给人以舒服的视觉冲击,尔后直抵心灵深处,使人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苏东坡北宋眉山人,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
他写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写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写情景交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位绝世天才,把诗词文化演绎到极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也因此被更多的人认知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