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元春被加封贤德妃不好,还有说是谥号的,搞笑!元春是贵妃无疑的,而且是极尽得宠的,是一时风光无量的妃子,从她省亲前还伺候皇帝才出来导致比预计回来时间晚就看得出他的受宠程度只不过她以前起点低,皇上为了显示对她的宠信加封贤德妃,这也导致了她遭其他妃子嫉妒(还可能有皇后)后来有孩子也没能保住(可能这个孩子还是皇帝极是渴盼的),皇帝对她就不那么宠信了,加上自己家人的作为,和后宫人进谗言,她也就在失宠后在苦闷中死去连个谥号也没给!所以说伴君如伴虎,没有那个命,皇帝的宠信反而会给人带来杀身之祸,再说皇帝的宠信也是难保长久的,这会儿对你新鲜恩赏不断,过会对你厌倦了一脚把你踢开很正常。
《红楼梦》中贾元春加封贤德妃,按照清宫旧例,是妃嫔等级的第四级,一级是皇后(一人),二级是皇贵妃(一人),三级是贵妃(二人),四级是妃(四人),五级是嫔(六人),六级是嫔(八人),五六七级分别是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贾元春的贤德妃妃位来头可不算小,除了皇后、皇贵妃、贵妃这四个人(通常皇贵妃一般来说,很多皇帝为了避免皇后的压力并不设置),妃位只有四人,所以可以想见贾元春在皇宫里的位份之高,身份之尊贵。特别是贾元春在封妃之前,只不过是一个类似于某个办公室秘书处的秘书主管,她能一跃被破格提拔而成为妃子,其中缘由颇耐人寻味。
作者一贯的真事隐、假语存而已,清朝妃子封号除皇贵妃和贵妃以外都是单字,比如雍正生母德妃、胤禔生母惠妃、乾隆生母熹妃、嘉庆生母令妃等等。元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凤藻宫尚书暗示元春才华和地位,比照清朝的话,可理解为东西六宫的一宫主位;贤德妃和清朝妃嫔封号不同,但唐朝的皇后以下四妃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贤德妃为综合两字封号,表明元春在后宫等级是很高的;借喻清朝的话约等于贵妃;前后不一致的,正说明清朝文字狱的厉害,从侧面也说明红楼梦确实描述的清朝历史。
贾元春在被封妃那一天就注定她的死局和贾家的覆灭,妃位一般都是单子以示贵重,她却是贤德二字,她是老皇帝的史女,侍奉皇后,新皇登基后,皇太后赐予皇帝,本就是安插给皇帝的钉子,皇帝不喜,却不能辞,赐贤德二字实属羞辱不怜,却以贵妃礼待,实际是纵容贾家行恶,让贾家更得意忘形,后来的省亲是皇帝的最后一招,贾家有恃无恐到极致,纵奴行凶,草菅人命,买卖刑狱,恶行满贯,皇帝暗使御史弹劾,最后抄家查办,她只是皇权处理世家的一个引子。
《红楼梦》表面写贾家兴衰,族人堕落不法,其实处处暗写贾家这些老牌势力对新皇帝的阳奉阴违。种种僭越才是贾家最后抄家败落的关键。贾元春晋升本就奇怪,进宫多年毫无消息,一有消息就晋升为妃,本就不符合妃嫔晋升规矩。封号还是贤德妃,这种前无古人的封号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讽刺意味,要么贤,要么德,贤德明显过犹不及,内含深意。
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开始,贾家上下就一直称呼贾元春为贵妃。看似坐实贾元春是贵妃,可贤德妃不是贵妃却称贵妃,这种僭越岂不是贾家一直存在的?秦可卿房中的陈设,荣禧堂的陈设,秦可卿葬礼,修建大观园,元春省亲一系列事,处处都透着僭越不轨之情,称呼元春为贵妃,透露贾家一贯骄奢自大本性,显然也是一出僭越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