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个人来讲,《赤壁赋》确实是惊艳到我的,有人说它是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但我认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情感表达,经历人生之大起落,并不独独是苏轼一人,但苏轼将内心世界微妙情感,通过主客之对话表达出来,可内心的矛盾自然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它更多的是个人思绪的随意而至。
而《滕王阁序》人多言其辞藻华丽,格式工整,其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这些特点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其中之文采却又远超其他文章,王勃其人也是经历过起伏的,但其年龄并不大,言语之间,虽有穷且益坚之语,但难掩其天才之自得。它更多的是才情的挥洒。
文章不是越工整华丽就越有艺术价值,而文章也不是华丽便思想不高。
两篇文章的艺术价值谁更高?只能是各有公论。我想表达的不过是一种观点,希望各人在评论文章艺术价值时,不单以华丽为根据。
《滕王阁序》更高。初读滕王阁序会让人感觉到很惊艳,会被那些飞扬肆意的词藻给折服,但是个人感觉如果多读几遍就会发现浮华背后是落寞和凄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句话就道出了洋洋洒洒文文字中的关键。作者王勃是怀揣着怀才不遇的心态来写的通篇文章,作者承认自己命途多舛,又时时勉励自己“穷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我觉得这篇文章前面是写景致到了后面就结合起了自身的命运,就不再是简单的游景叙述,而且越往后读越会发现文章中有一股难以掩盖的颓势,会让人感觉青年时代的大好时光在命运落寞凄苦的作者的内心中已经不复存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渔舟唱晚物换星移秋,凌云志,路难穷,王勃落寞无失志,青年希望旷千古。历经坎坷之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生多被后人理解为豁达哲性感悟,然而人生已掩然失去棱角,失去方向,掩琴空对月,又何不是一种落寞,且是无方向的落寞。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且发展永远是硬道理,充满青年希望之落寞青年不失凌云志,诚待物换星移,勿让长江空自流的思想意境远远高于东坡先生的老年成熟豁达,却无然陷于庐山中,何任岁月空自流。
子瞻先生,其成就绝对的是空前绝后的,无人能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其无一不通晓,无一不精湛。连沏茶做菜,都能成为大家,其才华可想而知!若让他领兵出征,定也能是个好将军!连当时的皇帝宋神宗都是他的铁粉,何况他人?不然,他死八回也不至!自然,我也是他的铁粉!但就《赤壁赋》与《滕王阁序》而言,个人以为:自然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成就更好,便是曹植先生的《洛神赋》也不及《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的境界在“人”里,《赤壁赋》的境界在“自然”里。人生阶段不同,人生境遇不同,人生感悟和思考也不同。这两个作品都很好。《滕王阁序》是神作,但真正了解苏轼的人,很难把其他文人放在苏子之上!《赤壁赋》也不是一般的写景抒情之作,个人觉得,(特别说明是个人看法)苏子是中国古代文人中最厉害的。当然,我们历史上厉害的文人很多,优秀经典的作品也很多。我觉得,不用比吧!
有幸识字,因而知晓《赤壁赋》及《滕王阁序》。
从其辐射,而悉王勃苏东坡
王勃天赋异禀,文才过人。东坡刻苦努力,人生多舛。
两人经历迥异,著文时王勃青年,血气方刚意气风华。东坡世事洞悉老陈持重。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两篇文章的艺术价值伯仲之间。定见分晓,个人认王勃稍胜一筹。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恢宏华夏而有青春勃发,令人爱不释手心脉贲张。
仅己观点,略作参考。此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