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于自然界的客观被动性。主观能动性的顺利推进必须是建立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之上的。即人只能在合乎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去追求一种局部自由。存在即为合理。负面情绪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它或是人对客观存在之物的一种不满的心理状态,抑或是对别人内心想法和举止行为的一种不满的主观感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真实的东西,在许多时候也确实是一种真实的意识反映,因而能够揭示出一些真实的东西。只是因为他对一个人有消极的影响,因而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利,所以才需要去控制它,但对其是不可能达到一种绝对的控制的。人也是自然之物,人的本质属性也是动物,其情感发展变化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控性。人都有七情六欲,只要是有七情六欲就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情绪的表现。总的来说就是思想虽然是属于人的,但人是属于自然的,社会的。客观规律所规定了的一些东西是人所不能改变的。负面情绪的产生虽然具有突发性,但其产生是和我们的以往的观念密不可分的,有时还和我们对于现在和未来的认识相联系,要想控制它,就得和我们以往的观念去进行思想上的斗争。
人有正面思想,有负面思想,人的正面思想是由正念正道德正理念正灵智正灵感正慈善心无私心舍己心修养心支配人的思想,能让人的思想永远为人着想,能让人的心态保持清醒永远柔和和气的状态,人只有发一棵永远为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心无私奉献的心才能真正安静慈静清净,人的负面思想是人的自私心态自私理念自己总为自己着想,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为自己好的私心是邪念邪私之心,所以产生烦恼生气发火不安情绪,只有正念战胜邪念之心的思想境界才能保持良好心态。活在世上有烦脑,这是因为心太小,个人琐事不记较,心中自然无烦恼,只有行善无私能改生气发火之心。负面的思想是由邪魔鬼魂魂魄魔性支配的,正面思想是自己的灵性由神灵支配正念正法正义正道理道法正法正规佛法佛规支配的。恶心就用善心降,降伏心魔呈吉祥,降伏心魔人善良,愿人善良永发扬。人生敌人是自己,别觉自己了不起,管好自己才可以,管好自己己欢喜,只有无私胜自己。
首先是从生理的角度,我们必须承认,虽然很多想法是属于我们自身的,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是由我们自己来控制的,但是情绪本身,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的神经反应,并不完全由我们掌控。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显示,从小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人类的几种基本情绪反应:喜、怒、哀、乐。当我们遇到对自己格外有利的事情时(比如中了500万的大奖),每个人都会开心、愉快;而当我们遇到对自己有害的坏事时(比如挚爱的亲人离世),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发自内心地感到悲伤痛苦。这些因为外在刺激,而导致的情绪反应,就像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一样,属于本能的自主反应,无法由我们的主观意愿所控制和更改。所以,哪怕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现实情况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部分情绪,并不是完全由外部事件和刺激直接引发的自动化反应,而是由我们内部的一些思想所导致的。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考试得了70分,对于学霸来说,可能引发的是她巨大的沮丧和愤怒情绪,因为她内在的思维是“我必须考90分,否则就说明我是一个失败者”;而对于学渣来说,可能引发的则是开心和喜悦的情绪,因为他的内在思维是“我根本就没认真复习,这次能及格就不错了”。因此,决定我们情绪的,其实是我们内心当中一些复杂但又不易察觉的想法和思维,而我们需要控制和调整的,也不是表面上比较明显的负面情绪,而是这些情绪背后,更具决定性因素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判断。
一个人的母亲去世了,按照正常的反应,他应该很伤心。但是他表现的不是这样。他一如往常,甚至加倍努力地在工作,终于一段时间之后,他也累倒了。躺在病床上,他突然感到一股巨大的悲伤来袭,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并不是母亲去世他不悲伤,而是那个时候他没有办法一下子接受这种悲伤的情绪,所以只能够把情绪压抑掉。但是,因为后来并没有即使把这个情绪排解出来,所以这个情绪就一直在控制着他,以至于现在自己选择了一个和母亲相似的方式,躺在病床上。实际上,这种压抑是不健康的,因为情绪积累的多了,会让我们产生心理问题,也会相应地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
一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包括他的言谈举止都受到他的大脑思维控制。有的人遇到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表现非常冷静,不会出现惊慌无措,不焦急,不冲动,不激怒情绪。就像古人所说:"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变自己颜色。"这样的人有很好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有的人就不行了,若是遇到别人骂一句或者是说一句刺激你的话,自己的情绪往往失控,使自己做出不该做的事情,造成后果非常严重。若能保持冷静,学会像韩信忍胯下之辱做法,保持平和心态处理问题,就不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能够妥善而又稳重处理方法,把事态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