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弹古琴的人,古琴并不孤寂。古时候就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将古琴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司马相如弹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示爱,成功打动卓文君,收获爱情。百里奚的妻子杜氏,通过琴歌《五羊皮歌》于分别多年的丈夫认亲,重拾旧情。嵇康在刑场上镇定自若,从容抚一曲《广陵散》表达愤懑和不满,然后大笑而受刑。《诗经》里对古琴也有提及“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向心上人表达爱意,“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是用琴来招待“嘉宾”。自古以来,人们便以琴会友,以琴待客,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如此般乐器,又怎能说是孤寂?
孤独的不是乐器,是所演奏的曲子情感和演奏乐器的人心产生了共鸣。人器合一!亦如:《故乡的原风景》《千年风雅》之余陶笛,《二泉映月》《风居住的街道》之余二胡。《孤星独吟》《葬花吟》之余洞箫。《辛德勒的名单》《杨柳》之余大提琴。《微风细雨》《天空之城》《神秘园之歌》~小提琴。《tears》《kiss the rain》《月光奏鸣曲》~钢琴。等等……
古琴,音量小其一,还有就是古琴很多指法本身带来的特点。如果不太了解古琴,会觉得听抹和勾弹出的声音没什么区别,还有类似 应合 这样的指法走音最后音量微弱到只有自己能听到,但弹琴的人自己明确知道指法的不同。我们更多是自己享受弹琴的过程,体会手指滑过琴面时的微妙感觉而不是为了方便他人欣赏。古琴这种愉己不娱人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孤独的气质。
大概是不被演奏的乐器吧,跟不被人阅读的书一样孤独。我们学校的体育馆二楼的偏僻角落里,常年放着几架古筝,上面落满了灰,弦也支离破碎了,断的断着,松的松了,从我刚来这个校区它们就在那儿,没有人去弹,也没有人打理,甚至连小偷都没有惦记过它们,每次路过看着它们,都不由得要过去拨弄两下,我也不会弹古筝,只是不忍它们太孤独。
华夏正音——古琴。不是孤单,是超然脱俗,虽音低沉,实而充实。与自然交流,与内心对话,是心声释然,陶醉意境。古十大琴曲仅大胡笳有悲怜之诉,广陵散嵇康曾说过,“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声是正,雅,韵,意境。悦己不悦别人,不代表孤单。而是一种自我充实和意境。埙真是有一种孤单苍凉之感。国外有口琴。个人之见😊
毫无疑问是古琴,只需看乐器音量就可以了,更别说演奏技巧,方式了。唢呐、海笛、小号、小提琴……哪个乐器不是不能大声呼喊?即使zither类的琵琶、扬琴,声音也不小。声音小注定只能少数人可以听到,甚至只有自己听到。其实,古琴就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