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只是粗加工翡翠,如:挖掘和切割,顶多可以制作戒面。去过缅甸做过翡翠生意的行家都知道,缅甸人磨出来的翡翠蛋面都是“歪瓜劣枣”,极少有形状饱满的。因为缅甸人只讲眼前利益的。翡翠的精细加工在中国,中国的雕工才是最好的,好料配好工,才会让一块翡翠原石完美展现光彩。
经济越发达对翡翠的品质要求也就越高,所以翡翠在设计上有很大的突破,逐渐在向国际时尚化靠拢,而这需要经济基础。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缅甸的翡翠可以通过公盘到中国赚钱,毕竟资源有限,供不应求。自己也就没有开发设计的能力,做好第一步挖更多的原石,卖钱就好了。
缅甸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解决温饱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其他的应该是在这种前提下再去考虑的。所以翡翠这样的收藏品对缅甸人并没有太大的诱惑力。中国从缅甸带回来的大多是翡翠原石,通过玉雕师傅的鬼斧神工般的技巧,给了我们精彩纷呈的视觉冲突。
对于缅甸翡翠是如此血汗宝石,这份爱目前对缅甸的普罗群众而言还是过于沉重,况且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大部分缅甸人民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可见佛教跟黄金的密切关系,因此相对翡翠饰品,黄金饰品在当地更受追捧。
属地原因,翡翠历史上与老缅没多少关系;二是明清对下缅甸经济、文化影响力偏弱,虽然缅人称臣纳贡。至于以后就不好说了。现在缅甸政府全面加强了翡翠的管控,不仅控制毛料,还想搞加工升级,重点出口成品。
缅甸人知道翡翠卖到中国来是可以赚钱的,所以祖辈都是这样挖掘原石然后把石头卖给中国人,就像自己家种的水果卖出去一样,自己不是不喜欢吃水果,只是水果可以卖钱供给自己的日常开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