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酒精为例,在湿洗脸池里滴一滴酒精,会看到酒精推开周围的水形成一个“洞”。这是因为酒精/洗脸池界面能俗称表面张力比水,洗脸池的要小,表现为一滴水滴在干的洗脸池表面,会看到一个水滴;而一滴酒精会迅速铺展开。如果朝洗脸池吹气,会看到由于酒精挥发,水重新覆盖这片区域。牙膏里面有表面活性剂肥皂,洗洁精同理,这是一种一头亲水一头疏水的分子,可以有效的降低界面能,因此楼主看到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表面活性剂铺展开来,疏水端向外吸附在洗脸池表面,不仅推开了水膜,还形成了一个疏水区。倾斜玻璃,在牙膏块上方小心的滴一滴水,如果朝洗脸池吹气,会看到由于酒精挥发,水重新覆盖这片区域。牙膏里面有表面活性剂肥皂可以看到水流过时绕开了牙膏块周围的一个区域,这就是那个吸附有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区。“牙膏吸水“不成立理由如下无水区是在很短时间内形成的,仔细观察的,可以看到“无水区“的表面和瓷洗脸池或玻璃的其它地方是不同的。水滴绕过这个区域证明这是一个疏水区。如果是牙膏吸水的原因,这滴水应该径直流向牙膏块并消失。把牙膏块在水里浸一会,比如在水池中,让水淹没牙膏块,这样做是为了使胶粘剂被水饱和至少是表面一层胶粘剂,我淹了三五分钟,放掉水后牙膏块周围依旧是一圈无水区,说明不是吸收水分的作用。
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牙膏吸收了水,而不是把水推开了。牙膏或牙膏泡沫周围的水应该是被牙膏给吸收掉了,所以显得有一块无水区域。通过网络搜索,有人说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实验结论是牙膏中一种叫做胶粘剂的物质吸收了水分,这种胶粘剂在牙膏中起的作用是稳定膏体和避免水分挥发。它们通常是羧甲基纤维素钠,镁铝硅酸盐复合胶体,而且这些胶粘剂一般都是过量的,这导致了牙膏具有快速地吸收周围水分的作用。另外,对于牙膏的界面活性能“推开”水的说法,我存在疑问。我觉得在这个现象里水并不是被推开的。
浅浅的分析,是牙膏成分溶解度问题,还有密度问题,我知道牙膏里的磨擦剂以前是硅或者碳酸钙,现在的会不会更先进不知道,不过这两种东西明显不容与水,如果是附着在牙膏泡沫表面也就很容易解答排水问题了,水的表面张力比牙膏液的表面张力大。人们就是利用这个道理来帮助清洁口腔的。刷牙前,先用清水漱漱口,再用牙膏刷牙,这时牙膏液便能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充斥整个口腔,去除口臭和污物就比较彻底了就像浓硫酸腐蚀铝,形成硫酸铝薄膜阻碍硫酸和铝的接触,我是这样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