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到购物狂欢节双十一了,就来聊聊消费观吧。
在我看来,好的消费观包含了以下几点:
第一、购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商品。
很多电视剧里都有一些经典的虚荣拜金女角色。她们为了购买奢侈品,提前消费,省吃俭用,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包,吃一个月的泡面。当然,不是说奢侈品不好。如果非常喜欢某个品牌的企业文化的话,那你可以把它作为赚钱的动力。
第二、不因为商品便宜而购买。
之前网上有句话说:“如果你想买一件东西,是因为它便宜,那你就不要买;如果你想买一件东西,但是因为价格而犹豫,那你就买下来。”后半句的观点我保留意见,但前半句我是很认可的。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便宜、因为打折而买下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看似在省钱,其实无形中多支出了许多。像双十一这种节日,在没有需要购买的商品的情况下,不花钱,其实最省钱。
第三、有自己的消费理念,不盲目跟风。
“今年流行什么什么单品,我也买回来吧。”买回来后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这就是不理性的消费。买真正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时下流行的,这样既省钱又环保,不浪费资源。
第四、购买商品时去品牌化,重视真正的品质。
不为显眼的logo而购买。重视产品本身的品质胜过重视品牌附加的价值,这也是我所推崇的消费理念。
要去消费,但不要做无谓的消费。无谓的消费会让你头痛。我所指的无谓的消费就是花了钱却达不到你要求的消费,而达不到要求的最大原因就是:你并没有花足够的钱。简言之就是,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如果你看一眼中一件商品,你觉得除了价格之外都很满足,那就买,千万不要退而求其次。不然你这个项目的消费到最后会比你一眼看中的那个商品要多。看看你家衣柜堆积着的在淘宝买的衣服你就知道了。我当然也有,现在我都不知道要怎样处理好,基本是穿了一次而已,给朋友会不好意思,扔了会觉得可惜,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拿去捐掉,因为我觉得大山里的孩子驾驭不了,太时髦了。
逛街逛淘宝的时候发现一见钟情的东西,先记着或收藏着,一个星期之后再回头看是不是要买,保准能避免不少冲动消费。比如我,每次回头看那些一见钟情的衣服鞋子,都经常会骂自己脑残:我特么怎么这么烂的眼光啊!
我大姨父是当兵的,退休时是大校。他的消费观给了我很好的影响:消费不浪费。一起吃饭,最后剩一点儿都打包。每次坐高铁来看我们,都自己订好了旁边的快捷酒店,和我姨娘白天串串亲戚,逛逛公园,到我们家坐一会儿,留吃饭也不肯,怕打扰我们,和姨娘到街上一起找传统小吃。衣服用品都是很有质感,很低调,不是特别贵,但都保养得很好。对我们小辈很宽容,从不指指点点,我们主动讨教才会说几句。我最喜欢的亲戚,没有之一。
买你真正需要的。先不要看价钱。提出先不要看价钱是因为看了价钱你就觉得自己并不需要了,哈哈,这就悲催了,你应该要先看需不需要,然后想办法去节省其他项目的支出,甚至通过去赚外快而获得。来,现在看看你家都有些什么闲置品,如果把这些消费拿去投资的话会有什么收益。我自从投入跑步之后,去到NIKE专卖店里看到合适的就拿,然后试一下,如果很舒服就买了,就算贵也买,因为跑步后我不再看医生,并且,也不怎么化妆。看医生和买化妆品应该算是普遍女生的所占比例比较大的消费吧。
购物一定要考虑隐性成本。挑东西的过程,本身就是时间成本。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没有算过自己的时间有多贵。我很讨厌在国外替别人代购的一个理由,就是为你们省下的那几十,一百的,根本无法补偿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出国旅行机票动辄几千上万,酒店又是几千,扣掉在途时间,真正的游玩时间其实极为有限,把旅游总开销去除以净游玩时间,每小时的成本算下来极其昂贵。而为了帮你带那几瓶破化妆品,我要浪费一两个小时去商场,还要搭上托运行李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