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句诗意境深远,堪称难得的爱情佳作,出自宋代顶级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秋风缓缓吹过,白露打湿了牛郎织女的睫毛,两人站在鹊桥之上,紧握着彼此的双手,凝视着对方的眼眸,深情爱意尽在不言之中。他们知道,当松开的那一刻,只有来年才能再见,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元代的文人张埜,是个多愁善感的男子,同时也是常年在外漂泊的浪子,恰逢七夕之夜,身处异乡的他,顿时有感而发,写下佳作《夺锦标·七夕》,上阙的最后一句就是“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感叹世人为了挣钱养家,不得不离开妻儿到外面打拼,聚少离多的日子很难熬,七夕还是那个七夕,但心中的凄凉,更与何人说?看来从哪个古至今,生存与爱情就是个难题。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杜牧《秋夕》中的一句诗,脑洞大开的杜牧,从宫女的角度思考,想象她在七夕的晚上,一个人独坐在院子里,远望天空中的银河。不管怎么说,牛郎与织女一年还能见上一面,诉说内心的思念之情,而自己呢,在深宫中无依无靠,更没有机会处对象,此等寂寥、惆怅,谁人可以理解。我很喜欢这一句古诗,很美。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描绘了七夕节夜晚妇女乞巧的热闹场面,通过人间的欢喜与天上牛郎织女离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惆怅。
孟浩然的名作《他乡七夕》,或许不少人都没听过,开头一句就是“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一年一度的七夕又到了,孟浩然却在千里之外的他乡,躺在客栈的床上,愁绪涌上心头,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和网络,百般无聊的他穿上衣服,坐在窗前写诗,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