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气候变化影响著人的生理活动,春夏为阳,气候较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亦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
冬季的三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的寒冷,必须保护身体的阳气,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所以有些动物有冬眠的情形,人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耗散。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冬天过度的消耗阳气,储存不足,则明年春天易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问题,是不合乎养生之道。
冬季饮食小叮咛
1、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此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若再食寒凉,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冬季应该少吃荸荠、柿子等性凉的食物,尤其是女性,进入冬季之后,最易发生手脚冰凉,所以一定要忌寒凉食物,而且要注意保暖。
2、冬季进食忌过饱:冬季饮食量相对增加,但是活动量相对较少,吃得过饱容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因此晚餐要适当的控制,饭后要活动一下,若有腹胀,可以自己按摩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加快对食物的吸收消化。
3、冬季忌饮酒御寒:有些人喜欢冬季饮酒,因为饮酒后会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结果。但是酒劲过后,因大量热能散出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发冷、阳气不足,导致酒后更寒。
4.身体虚弱忌大补:话说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切记猛补。有些人身体虚弱,进入冬季之后,便开始大补,身体却出现了不良反应,如口舌生疮、失眠、胃疼等,这是“虚不受补”的表现,这是因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一下难以承受补品,进补后消化不良,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营养不良,气虚血弱等。
苁蓉温肾补元汤
【主料】肉苁蓉,贝壳,熟地,三七等
【功效】温阳补肾,养神益精,养血活络,增强体能
所以需要温补,从内而外的徐徐图之,且不可想着一蹴而就,既然大补不行,我们就使用药膳食疗,药膳养生一直是被各个养生的人尚为推崇的,病者食之为药,无病食之为食,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比较符合大众的选择......食疗如做人,不急不躁,欲速则不达!
因为《黄帝内经》里面有指到是说养生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顾名思义,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万物萌生的季节。
夏天是生长的季节,自然规律里面树的叶子最绿的也就是夏天。
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种秋收嘛,大自然中大多数植物在秋天都能收获。
而收获之后就是收藏,收藏着过冬,人们是这样,大自然的动植物也是这样。
冬眠大概就是动植物在冬天的养生方法。
而人在冬天养生这一块也有一个说法就是:“冬天来了,人不需要冬眠,但是需要保暖,需要养足精气神,需要养足身子。”
所以冬天养生一来是为了身体御寒而养生,因为人不需要冬眠,而每天都需要面对寒冷,面对疾风。
二来也是为来年春天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春天的复苏而做好准备。
而我们不难看出冬天又是衔接着春天的这一规律是大自然订出来的,而我们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出冬藏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违背规律的话可能会让你感到很难受。
所以在冬天养生也显得尤为重要。
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天气太过于寒冷干燥,人的手脚容易冰凉,中医说的寒则温之,冬季温补的食物可以使身体提高抗寒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很适合食补,还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使得气血两和。
想象一下冬季时出去溜了一圈,回来脸冻的红通通的发疼,手也很僵,瑟瑟发抖的时候突然面前有一碗热腾腾的枸杞红枣乌鸡汤,双手捧着它喝完,全身上下都暖融融的,还可以很好的补充蛋白质,补充身体所缺少的能量,何乐而不为。
冬季万物敛藏,肾主藏,冬天是养肾的最佳季节,也只有冬天进补才可以达到养肾的效果,春夏是不行的,所以中医建议多用热水泡脚,多吃黑木耳,黑豆,鱼等食品。
养生分为好多种,平常的练瑜伽,太极拳都是养生,冬季人的身体比较脆弱,运动不当可能导致韧带拉伤,骨折,所以不适合过于激烈的运动,这时就很适合做做瑜伽,练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这些养生可在室内完成,还有暖气护着。
因为冬天是个很寒的季节,人体是很脆弱的时候,冬天养生有利于强身健体,增加抵抗力,抵抗力要好冬天才不会一直生病。冬天在饮食方面最主要的是一些滋补的东西,还有在生活作息上不能因为冷就赖床,也要养生正常的作息时间。
冬天还需要多多运动,很多跑步者,不管天气多么寒冷,都坚持跑步运动,运动也是养生一种方法,促进血液循环,活动筋骨,强身健体。
冬天养生可以吃羊肉汤。很多人冬天喜欢吃羊肉,因为羊肉是很补的一种肉。一般对于一些在冬天手脚冰凉就需要吃羊肉汤补肾养气。还可以喝红枣乌鸡汤,冬天喝乌鸡汤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养生汤,乌鸡汤有防止骨质疏松,延缓衰老,特别对一些体虚的人很有帮助。
冬天也可以吃黑米八宝粥这种养生粥,五谷杂粮本来就是一种养生食物,而且纯天然。冬天不要因为冷就不吃水果,水果是每天必须要吃的东西,适当的吃一些水果可以缓解火气。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合。
冬季的三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寒冷,必须保证人体内有足够的阳气,就像有些动物要冬眠一样。
在冬季养生,要在饮食、户外活动等方面进行。
首先,饮食,冬季不适合吃生冷的食物,尤其是体寒的人。冬季适合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也不能大补,大补也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其次,户外活动,冬季更应该加强锻炼,减少生病的几率。不要因为天气冷,就整日待在家里。要给家里勤通风,减少细菌的产生。冬季容易发生感冒、发烧等症状,在户外活动时,也一定要注意保暖。
最后,要勤泡脚,脚上有许多穴位,每天用温水泡脚,会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年轻人不要在冬天为了时髦再露脚踝了。
很多人习惯在冬天进行进补身体,该行为的依据据说是冬季是收藏收纳的季节,适时进补最能被人体收藏起来。
冬季为阴冷的季节,最适合阳气的收藏,就像有些动物需要冬眠一样,人也要在冬天保护好自己注意保暖,能够有效地防止阳气的耗散。
我们知道,从立春起,人的阳气开始从内脏向外走,直到人的气血一半在内,一半在外,而气血的流动就像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如果我们冬天不注意养生,不注意保暖的话,到了春天的话就会觉得头晕眼花,昏昏噩噩的。
虽然说冬季适合进补,适合养生,但是人们一定要注意度的问题。要知道,立冬之后,大自然开始变得阴气旺盛,阳气低落,立冬以后,大自然阳气开始逐渐增长,阴气开始逐渐减退,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也就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潜藏于内,所以养生应该随着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要藏阳养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