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有关的疾病。本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流传甚久。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有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手法变化而来。《保赤推拿法》载:“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疗法记载,并称为“夏法”。及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郭志邃《痧胀玉衡》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有如“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也有记载。由于本疗法无需药物,见效也快,故现仍在民间广泛应用,我国南方地区更为流行。
本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据研究证明,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
刮痧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疾病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排毒利尿排毒:通过痧试肾经、膀胱经等部位,并在治疗前后各饮一杯温开水,可产生良好的利尿排毒作用。发汗排毒:应用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挥发性刮痧油进行刮痧按摩,能促使毛孔开张、汗液排泄,加快新陈代谢,以利用体内毒素与废物的排出。清除毒素:刮痧疗法的出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刺激,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快,吞噬作用及转运能力加强,从而加速体内废物、毒素的清理。舒筋活络,让人的整个系统有更好的循环,让人能更加放松,更加容易入睡。
治疗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应用本疗法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初刮时试3~5下即见皮肤青紫而患者并不觉痛者,为本疗法适应证。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本方法适应证,应送医院诊治。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刮痧疗法的体位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2~4条,每条长约2~3寸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