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中主要是水分,有少是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具有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如果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和血红蛋质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是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预防;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具有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的作用,如果人体内白细胞增加则是发炎;血小板主要的作用是止血和加速疑血的作用,如果体内血小板减少则出血不止。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常常进行成分输血,以补充人体内血液成分的不足,更具有针对性。A大面积烧伤患者,主要为血液中水分伤失过多,需要输入更多的血浆成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B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是血红蛋白质含量过低,则需要输入浓缩的红细悬液;C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则是血液中血小板过少,出现止血不良,则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以增强止血功能。所以给他们病人输入的成分分别是A—c;B—a.;C—b.。 血浆和血细胞是混在一起的,大概各占一半左右,血浆稍微多一点。这样的话,如果需要献500毫升血浆,那就需要接近1升的血液来分离。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一些蛋白质,以及少量电解质、酶、激素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通常只需要喝水吃饭肯快就可以补充,而血细胞的再生过程就比较慢了,其中红细胞再生大概需要120天。通常献全血一次也就是400CC,这样也就是血浆血细胞各一半200CC左右,如果需要捐献400CC的血浆又不回输血细胞的话,那就需要抽出接近800CC的全血。你会受不了的。
血绿蛋白(Chlorocruorin)是一种含铁卟啉的呼吸蛋白,与无脊椎动物血红蛋(erythrocruorin)很类似,在血绿蛋白和无脊椎动物血红蛋白之间的唯一的重大区别是血绿蛋白运载一个反常的血红素小组结构。血绿蛋白由上百个肌红蛋白(myoglobin)单元构成,每个肌红蛋白(myoglobin)单元分子量16-17kDa,整个血绿蛋白分子量高达3600kDa。由于分子量巨大,血绿蛋白只存在于血浆中,不分布在红细胞中。血绿蛋白中每一原子铁与一分子氧相结合,但与氧的结合力远比血红蛋白(Hb)低也能与一氧化碳形成化合物。血绿蛋白与氧结合后为红色(在高浓度溶液中为淡红色,在稀溶液中绿色)。血绿蛋白具二色性,在透过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血绿蛋白仅分布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s)多毛纲(polychaetes)帚毛虫科(也叫缨鳃蚕科)Sabellidae、龙介虫科Serpulidae及绿血虫科(Chlorhaemidae)的部分动物中。在龙介虫的血液中,血绿蛋白、血红蛋白两种色素都存在,其相对含量随年龄而不同,较年幼的动物体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帚毛虫科动物Potamilla的血液中含有血绿蛋白,而在其肌肉中却含有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myoglobin)分子由一条肽链组成,含153 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17kDa。每个肌红蛋白分子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肌红蛋白的一级结构与血红蛋白的α亚基或β亚基极为相似。肌红蛋白存在于肌细胞中,从软体动物到人的各种动物中都有。英国科学家 J.C.肯德鲁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阐明了肌红蛋白的立体结构,这是第一个阐明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整个肽链共有 8段α-螺旋。各段螺旋从N端起,依次标为A,B,C,D,…,H等。肌红蛋白中有80%的氨基酸残基处在α-螺旋区域,分子中没有β-折叠层,在肽链的拐曲处呈无规则卷曲。几乎所有的疏水残基均位于分子内部,因此靠近中心处的血红素处在一个疏水环境中,位于螺旋E和螺旋F之间的口袋里。血红素的铁原子的第五配位价与92位组氨酸络合,64位组氨酸处在Fe的第六配位价附近,中间的空隙就是氧结合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