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亦称梨状肌损伤、梨状孔狭窄综合征或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系指因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以致坐骨神经的梨状孔出口狭窄,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应症状。梨状肌症候群主要是梨状肌本身病变所致,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相似。本病早期的病理改变多系局部外伤后的创伤性反应,轻者表现为梨状肌肌纤维的水肿、渗出和毛细血管扩张,但如损伤过重,再加之其他致病因素如寒冷、潮湿等,则使此病理过程持续发展,形成慢性过程,并出现一系列继发性改变。临床表现:
1.坐骨神经受损症状。主要表现为干性受累的特征,即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区的运动,如股后、小腿前后以及足部诸肌群、小腿外侧、足底和足前部的感觉,跟腱反射和跖反射障碍等。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小腿肌萎缩甚至足下垂等症状。
2.压痛点。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体表投影位置压痛最剧(环跳处)且沿神经干走行向下放射。此外,尚可发现约半数病例于胫点或腓点处有压痛现象。梨状肌症候群时,其压痛点略高于前者1~50px。
3.下肢旋转试验。肢体内旋使梨状肌及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等处于紧张状态,以至加重出口处狭窄,可诱发坐骨神经症状。除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外,还有小腿外侧达足底部麻木感。但单纯梨状肌症候群者则外旋时诱发症状,主要是当挛缩、瘢痕化的梨状肌收缩、下肢外旋时,促使出口处狭窄造成。
4.直腿抬高试验。一般均为阳性,其疼痛程度介于根性痛和丛性痛之间。此试验并非特异性的。
5.组织液压测定。超过正常值10mmHg的1倍以上,高于正常值50%即属异常。主要用于某些诊断困难者。
梨状肌综合征亦称梨状肌损伤、梨状孔狭窄综合征或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系指因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以致坐骨神经的梨状孔出口狭窄,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应症状。治疗原则:应选择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方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消除致病因素如长期坐位,腰骶部受寒,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等均应避免;防治组织粘连用胎盘组织液效果较好;α-糜蛋白酶作用较强,但有致出血倾向;补充神经滋养剂维生素B1、B6、B12等;其他:如理疗、中草药外敷、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对急性发作者,除绝对卧床休息外,可口服氢氯噻嗪药物。手术疗法对上述疗法无效或症状较严重需早日手术,可行梨状肌切除术。病例选择:诊断明确,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不能除外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者亦可手术,并在术中加以确诊;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相似,应除外椎管内、盆腔及邻近组织的病变(包括肿瘤)。
梨状肌症候群是因梨状肌炎症刺激坐骨神经所致的臀腿痛,均有臀部梨状肌投影区明显压痛点,并坐骨神经沿线的放散痛、麻木感,中医属痹证,乃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与梨状肌症候群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嵌压综合征。前者病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周围,而后者主要是梨状肌本身病变所致。是因梨状肌炎症刺激坐骨神经所致的臀腿痛,均有臀部梨状肌投影区明显压痛点,并坐骨神经沿线的放散痛、麻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