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disinfection): 指破坏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过程,但消毒过程一般对微生物孢子无效,消毒不需要杀灭体系中所有微生物,只需要达到预定的处理要求,一般需要将体系中的致病和条件致病的微生物出去或使之丧失活性。 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乙醇属中效消毒剂,目前医院使用很普遍。杀菌原理,醇类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依靠三种作用:破坏蛋白质的肽健,使之变性;侵入菌体细胞,解脱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之失去活性,引起微生物新陈代谢障碍;溶菌作用。主要优缺点:优点:具有中效、速效的杀菌作用; 无毒、无刺激,对金属无腐蚀性;缺点:受有机物影响大; 易挥发,不稳定。杀菌作用乙醇为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及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短时间不能灭活乙肝病毒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使用方法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 70%的乙醇溶液浸泡 10 分钟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 75%的乙醇溶液浸泡 5 分钟。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 75%乙醇棉球擦拭。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勿用于涂有醇溶性涂料表面的消毒;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为什么是70%-75%的酒精消毒?酒精浓度越高,蛋白质凝固作用越强。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待到适当时机,薄膜内的细胞可能将薄膜冲破而重新复活。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
“消毒”的定义如楼上所述,“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理化因素消灭含芽孢和孢子在内的一切形式的致病性及非致病性微生物的技术。消毒常用的方式包括:酒精,碘伏(与细菌形成络合物,但不能将其杀死),碘酊(杀死细菌,效果强于碘伏,但对皮肤刺激性强,用于皮肤消毒后一般需要酒精脱碘),紫外线等。灭菌,方法很多,目前金属器械、玻璃器皿、布包辅料等最常用的方式是高压蒸汽灭菌,温度大约120-130℃,时间10-20min,是目前最可靠的物理灭菌方法,但有时不能杀灭朊毒体(不过朊毒体是不是属于生物现在貌似还有争议)。所以“酒精不能灭菌,只能消毒”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尤其是用在皮肤消毒中皮肤不能灭菌,因为足以灭菌的“强烈理化因素”对皮肤的损伤也是无法承受的。且不说灭菌的那些方法,就是碘酊,皮肤接触久了都会被灼伤。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基本达到10-3即可,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达到10-6,也就是说一百万件消毒产品后只允许有一件检测出微生物,这就是区别。酒精是一种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大部分的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等,不能杀灭细菌芽孢,所以只是做消毒剂,不能做灭菌剂。“酒精不能灭菌,充其量只能消毒”这句话千真万确。灭菌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消毒是杀灭部分微生物。酒精属于中效消毒剂,消毒效果一般。对伤口消毒还不如用双氧水,酒精估计不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