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镜是一种类似胸腔镜的检查镜,用以直接观察纵隔淋巴结或纵隔肿块,并可摘取淋巴结或少许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可以帮助临床诊断纵隔病变以及肺癌有无转移到纵隔淋巴结。早在1959年Carleus就开始应用一种特殊设计的纵隔镜,直接观察气管前、气管旁、肺门部淋巴结,并在直视下进行淋巴结活检。他的最初100例操作无严重合并症和死亡。纵隔镜检查比颈部淋巴结活检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它能确定肺癌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对所有肺癌病人能否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作出筛选,使得肺癌的切除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肺癌病人应用纵隔镜检查的目的并不是看肺癌,而是看纵隔淋巴结,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肺的表面布满淋巴毛细管,这些淋巴毛细管汇集肺的淋巴液,开始集中在肺段支气管淋巴结,这是第一站,继之再向上集合于肺叶支气管淋巴结(又称为肺门淋巴结),这是第二站,再向上就集合在纵隔淋巴结,这是第三站。
纵隔淋巴结包括有隆突下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又分为气管旁淋巴结上组和气管旁淋巴结下组)。我们以前所说,当肺癌发生转移时,一个较常见的途径是经淋巴系统进行转移,转移的远近就看在哪一级淋巴结出现癌细胞。所以应用纵隔镜进行检查可以明确纵隔内淋巴结是否已被肺癌细胞所侵犯。若纵隔镜下见到气管前、气管旁或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取出部分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为癌细胞浸润,那么可以肯定此病人已经患肺癌较晚期,肺癌已经扩散到纵隔淋巴结,要做到根治性肺癌切除术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纵隔镜检查为肺癌的分期以及能否进行彻底根治性手术提供了极重要的依据。
《纵隔镜手术学》作者大都系长期工作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临床一线的高年医生,都有开展纵隔镜手术的丰富经验。全书系统介绍了纵隔镜手术的基础与临床,包括发展历史、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设备器械以及纵隔镜手术的基本技术;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详细介绍了纵隔镜在肺癌分期、纵隔肿物鉴别诊断以及在胸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配合丰富的典型病例加以说明性。作者还针对目前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文中配以大量插图以及手术照片,力求内容新颖、文字精练、图文并茂。《纵隔镜手术学》将会成为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以及胸部疾病相关学科的医师们在临床工作和医学教育中的益友。
纵隔镜检查术在各个指标上明显优于胸部CT(P0.05)。结论:纵隔镜检查安全、有效,它对于纵隔系统的疾病和纵隔淋巴系统肿物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胸部CT。在纵隔病种的判断和指导后续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另外也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N2分期手段,对于指导肺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对于所有可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论CT检查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均应常规进行纵隔镜检查。





